若了解感應道交之意義者,則對「他力教義」容易了解,毫不容怪疑之餘地也。
(眾生有難,求佛救度的一念心,也就是念佛的心。
佛有救度眾生的願,當眾生求佛救度的心發起,馬上得佛的救度。
眾生一念微力的求佛救度心,得佛救度之應。
此機感交應如道路,故名感應道交。)
(完全是他力,也因為是他力,所以要到那裡,不是眾生做主。
先母就是一個很鮮明的例子,阿彌陀佛來認你了,雖然只是聲音,
但是阿彌陀佛已經將你攝受住了,不會再遺棄你了。
自己的業緣顯現,先母也是跟著業走。
當初第一次去的地方,我有問先母。
那地方有一群人,都穿睡衣,好像在開會,討論事情。
第三天,我一位通靈的朋友打電話給我,告訴我當天半夜他聽到的。
他告訴我,先父墓旁有一大群鬼在開會,討論家父墓園的事。
眾鬼說:XX何德何能,怎能佔有那塊墓地。
說的時間,就是家母向我說再見,車子來接她的那一天晚上。
我後來想,要不是阿彌陀佛的攝受,家母可能就被留在那裡受罪。
業是怎麼牽,我無法了解,也沒能力了解。
但是我知道佛要救度我,我也真心要讓佛救度。
我曾祈禱於佛前,因為自己的愚昧,有可能臨終時會不想跟佛走。
但求佛慈悲加護,不要因此捨棄我,還是要硬把我帶走。
家母就是一個好的例子。
佛不會誤眾生的,會的只是眾生誤了自己。
在此作記,鼓勵大家!)
然故,在信仰上,無須穿鑿深理,故現在不言。
卻說,當流對機之見解者,
於《本典行卷》,望於二教對而明二機對云:
「就機對論,有信疑對、善惡對、正邪對、是非對、實虛對、真偽對、淨穢對、利鈍對、奢促對、豪賤對、明闇對。」
等列十一對。
而後云:
「按一乘海之機,金剛之信心者,絕對不二之機也。」
又云:
「其機者,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
又《信卷》之標題云:
「至心信樂之願,正定聚之機。」
又同宗祖聖人之《愚禿鈔》上卷,亦有「二教對」與「二機對」之對明而就其機云:
「一乘圓滿之機者他力也。」
「漸教回心之機者自力也。」
然後列「信疑對」乃至「明闇對」之十八對。
其後有「機性」之分別,而「機」與「性」各有善惡二種。
窺此等祖意者,
機有二種,一者未入弘願之位,二者已入弘願之上。
而二種雖皆附機之名,但古人則分別為「性得之機」與「受法之機]。
性得者:
眾生自體望於佛而名機之邊言,於其「性得」有善惡智愚之別。
而平等與佛心相應,如前依《天台玄義》已說之機同意也。
普通言機者,可發之義,即眾生之心有稟法之兆候,而未稟受之位名機。
這是對佛感應而言的,
本典《教行信證文類》説:
「其機者,則一切善惡大小凡愚也。」
與《愚禿鈔》以善惡分明者,皆對此眾生「性得之機」附名也。
受法者:
眾生已稟受教法,而眾生心已成如法故。
以其受得之心,望於所聞之法,而附名言機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