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樹菩薩《十住毘婆沙論》第九品《易行品》說:
佛法有無量門,世間道有難有易,如陸路步行則苦,水道乘船乃樂。
菩薩之道亦復如是,或有勤行精進。
或有以信方便之易行疾至阿惟越致。
龍樹菩薩將菩薩道成佛之路分成兩種。
一,勤行精進,判為難行道,有如陸路步行則苦。
至阿惟越致地者,行諸難行久乃可得。
行大乘者佛如是說。發願求佛道,重於舉三千大千世界。
汝言阿惟越致地是法甚難久乃可得。
所以批判精進求向上之道為難行道。
二,水道乘船則樂,菩薩道亦如是。以信方便易行疾至阿惟越致者。
應當念是十方諸佛稱其名號。
阿彌陀等佛,及諸大菩薩,稱名一心念,亦得不退轉。
龍樹菩薩是佛在楞伽經中懸記的菩薩。
《如來滅世後.....於南天國中,有大德比丘,名龍樹菩薩。
.....住初歡喜地,往生安樂國。》
天親菩薩造《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又稱《往生論》。
一開頭就稱:世尊我一心,歸命盡十方,無礙光如來,願生安樂國。
天親菩薩依無量壽經等淨土三部經,顯明阿彌陀佛名號的真實功德因由。
闡釋阿彌陀佛發大誓願救度的宗旨。
指示我們這些常溺常流轉的羣生。
一切依著佛的本願力迴向,就能蒙佛救度之道理。
顯一心的真理,乃是依歸入功德如大海的名號的一心。
如此則雖身在此娑婆穢土,但已列入西方淨土聖眾之班。
壽終時往生淨土,從此證悟大涅槃妙理,而成佛竟登極果。
為救度一切眾生,在煩惱林中現神通力。
在生死園林中示現應化身,成就還相迴向的利他之行。
曇鸞大師是梁武帝非常尊崇的法師。
因為尊崇又無法常親進他,每天早朝前必向大師住處禮拜。
大師在茅山見到了陶景弘,得到陶隱居送的長壽仙方十卷。
路上遇到三藏法師菩提流支,因而請教西天竺有長生之法比東土強否。
菩提流支因此授他淨土教法,往生論。
即時焚燒掉仙經,歸入極樂淨土之道。
註解天親菩薩的《往生論》。
開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因果,全由阿彌陀佛的願力。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悟無生成佛的往相。
回來娑婆世界救度眾生的還相,一切都是由阿彌陀佛的他力迴向成就的。
眾生只要領納阿彌陀佛迴施的本願信心,即具往生的身份。
所以我們這群被煩惱染污的具縛凡夫,若能一發信心。
對五念門讚嘆的稱名應如實修,《往生論註》解釋:
『一者信心不淳,若存若亡故。二者信心不一,無決定故。
三者信心不相續,餘念間雜故。
此三句輾轉相成,以信心不淳故無決定,無決定故念不相續。
又念不相續故不得決定信,不得決定信故可言心不淳。
與此相違名如實修行相應,是故論主建言一心。』
往生西方淨利,即時悟無生法忍,即時證大涅槃成佛。
即能迴入娑婆世界,即能廣度一切生死沉淪的眾生。
開示他力迴向的根本教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