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問:本願與本誓其差別如何?

答:使稱名之眾生往生者本願也,若不生者,不取正覺者本誓也。

故四十八願是法藏菩薩當時之本願,依此願成就而成為阿彌陀佛,

阿彌陀佛之名號勝餘佛之名號者,本願之故也。

若不建立本願者,雖稱名號,不能破無明,不成為報土之生因,則與諸佛之名號相同。

故阿彌陀佛誓言: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

為成就此願,經兆載永劫之修行,今已成佛,此大願業力附隨故,勝於諸佛之名號。

若稱念者,依阿彌陀佛之願力,決定往生也。

是故聞阿彌陀佛之本願,無疑住於應得往生之道理,而稱念南無阿彌陀佛者,

應思決定往生也。

譬如身著香味所熏之衣,雖謂其源是彼香味,然而衣香熏身故,成為其人之香。

本願熏力之香味熏於名號之衣,故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名號之衣熏身故,

決定往生之人也。

言大願業力之香味者,往生之香味也;

大願業力之往生香味,由名號之衣傳出,熏於行者之身。

依此道理,故《觀經》言:若念佛者,當知此人,即是人中芬陀利華。

以念佛之行者喻為蓮花者,蓮花是不染之意,稱念本願清淨之名號,

不為十惡五逆之濁泥所污染,故以此為喻也。

又言: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為其勝友。

此文之意者:此亦是往生之香味熏身之行者,必定往生。

故善導和尚云:三心具足之人,鄰於極樂聖眾。

言極樂聖眾者,因中說果之義也,有成為聖眾之道理故,以此時而言,

與二菩薩並肩促膝而為勝友之意也。

依命終以後,往生證得佛果菩提,故又言:當坐道場,生諸佛家。

是故一念得無上功德之人,應住歡喜之心,常稱念必得往生之彌陀名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