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犯「五逆」又誹謗正法的人,才不能往生。
只是犯「五逆」而不誹謗正法,這樣的人可以往生。
對此,《觀經》有所證明。
單是誹謗正法,而不犯「五逆」者,不能往生,這話在《往生論注》中有所提到。
但是善導大師在《觀經疏》另有一種見解,他認為:
「五逆」加上謗法的人,如果他於臨終之時,真的能懺悔,真的能好好念佛,佛還是攝受的。
《往生論注》與《觀經疏》之說,並不矛盾。
《論注》之說,說明謗法罪業深重,因而令人慎莫謗法;至於《觀經疏》則正顯彌陀悲願無盡。
果真能臨終念佛、懺悔發心,這太難得了,所以佛慈憫,仍然攝受。
善導大師,日本人最為尊崇至極。
認為阿彌陀佛是淨土第一祖師,第二祖師就是善導大師了。
善導大師專弘《無量壽經》,而且特別贊成這第十八願。
他說:「一一願言,引第十八願。」
意思是說:一切的願,都出自這第十八願。
日本人所著《甄解》一書也說:
「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由此願故,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
因為這個願,眾生才能生到沒有三惡道的國土去,才能不再墮三惡道。
雖然你還帶著業呢,但你照樣可以三十二相好、照樣可以有種種神通、照樣可以成佛、照樣可以入無量光無量壽的智慧海中。
這是為什麼?
就是因為有這第十八願。
所以,丁福寶所著《箋注》中也說:「故知四十八願之中,以此念佛往生之願,而為本願中之王也。」
念佛為什麼能有這麼大的功效?
這麼大的力量?
用密宗的話講,名號是萬德所成就,因為萬德所成就,才成了這句名號。
名號之中含萬德。
同時,根據密宗大圓滿的道理,「聲」、「字」都屬於「實相」。
所以,念的既是佛號,也是萬德。
也就是既具萬德的同時,又在念實相。
這一講重點講的是「五大願」,就講到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