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如上人說:「我這一生,所作所為,都是因著佛法。
用各種方便和引導方法,令人取信。」
念佛行者,心念著,口稱著,身行的都是阿彌陀佛的恩,是佛恩難報還思報!
蓮如上人說:「都是因著佛法。」,「用各種方便和引導方法,令人取信。」
這裡所說的「佛法」,指的就是阿彌陀佛的「願」,誓度盡一切眾生的「願力」。
這個願力是「金剛不壞」的「信心」,由阿彌陀佛成就,十方諸佛誓願護持弘傳的。
這「金剛不壞」的「信心」又何所指,我們以禪宗的第一個公案,拈花微笑做比喻:
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花示眾,是時眾皆默,為迦葉尊者,破顏微笑。世尊曰:
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法門,不立文字,教外別傳,付屬摩訶迦葉。
世尊付屬正法眼藏于大迦業,就是這樣的,一拈花一微笑,成了,沒有言說沒有法句。
禪宗說為心印心,就是所說的心心相印,佛的心和大迦業的心,就剎那間成不二。
這裡所說的印,是東方世界傳統的使用印章,用印章那個一印就成,而且不二的概念。
東方世界使用印章,用印章作為代表個人的意識,不同於西方世界,用簽名來表達。
不談蓋章和簽名的當下個人意識,蓋章的情況,每次蓋的都相同,不像簽名,
每次都會有些許的不同,而且是要一筆一筆的完成,不像蓋章,一蓋當下完成。
我們可以這樣的認為,蓋章是章完成時的意志,而簽字是簽字當下的意志。
蓋章的當下,章上的印是不變的,蓋一百次一百次相同,而簽名卻會是次次不相同。
我們把這個印當作阿彌陀佛成佛所成就的願力,就如同印是不變的,也就是願力不變。
簽名就如同眾生的發願,依照佛的願,發個與佛願相似的願,就像簽名每次每人都不同。
正常的生活,每一個人都應該是活在自己的自主意識下,不是別人的指示安排下。
就像每一個人的簽名一樣,都是當下的,不像是印章,會是別人也會是過去的意志。
可是那是生活,你應當是活得自信,在自己的意識下活著,這一點不是我們討論的。
我們專注的是後生一大事,假如這一大事,你可以自己獨力完成,那也不用討論。
捫心自問,那一個人,那一個獨立個體,他能夠自我解決自己的後生一大事!
既然我們認知我們沒辦法自己解決後生一大事,那我們就只有相信佛的話,聽佛所勸。
阿彌陀佛發願救度眾生,也深知眾生無力,連發個和佛相同的願都沒有能力!
為救度眾生故,成就願成就願力,以願力為信心,就是印,以信心的金剛印予眾生。
眾生是領納佛的信心,就如同世尊拈花,迦業微笑,佛的心印,印於大迦葉尊者,
在大迦葉尊者方,不需要任何的做作,佛心印我心,心心相印,我的心成為佛心。
我們領納阿彌陀佛的信心,也就是阿彌陀佛的願力信心,印我心,使我往生的心,
與佛的願心同,這當下,不用我的任何做作,當然了,有所做為,都會成為阻礙!
這種的阻礙,所達成的果報,嚴重的是往生無望,假如引此而謗法,那果報更不堪。
輕者,雖然仍得蒙佛的救度,也可以得以往生,但是移城胎宮,五百年不能見佛聞法。
蓮如上人心心念念眾生的得以往生,用盡心思,所作所為,就指望著我們的獲信往生。
最主要的是,勸我們放下,放下自力,就是我們常說的捨,捨自力,才能成就他力信心。
這四無量心,是凡夫由世間法通向出世間法的關鍵,其中這個捨,很是重要。
一般都認為捨,就是布施的一環,但是捨的重心在見,所謂捨身容易捨見難,要在見上。
自力也是個見,這個見綁著每一個修行者,不管多麼難,就是要奮鬥,排除萬難向前。
但是如果你的見不正確,你再多努力,得到的結果,都不會是你預期想達成的。
必須認知,自力不可行的見要捨,才能領納佛所成就,心心念念要付予眾生的信心。
捨得有所捨才有所得,捨棄自力的知見,才能領納阿彌陀佛所賜的信心、南無阿彌陀佛。
蓮如上人仰せられ候ふ。御身一生涯御沙汰候ふこと、みな仏法にて、御方便・
御調法候ひて、人に信を御とらせあるべき御ことわりにて候ふよし仰せられ候ふ
[云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