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四願:無有好醜願,其願文為:

設我得佛,國中人天,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漢譯為第四願:我作佛時,人民有來生我國者,天人、世間人有異者,我不作佛。

吳譯本第九願與第三願合說:使某作佛時,令我國中諸菩薩阿羅漢,

面目皆端正淨潔姝好,悉同一色,都一種類,比如第六天人,得是願乃作佛,

不得是願終不作佛。

唐譯為第四願:若我成佛,國中有情,形貌差別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宋譯本無此願,蓋身金色中含之。

再來講所以得名者,諸弘經註經大德的命名:

一名:令形無好醜。義寂所名。

二名:有情容顏均等無差別願。智光所名。

三名:無好醜別願。慧心(源信僧都)所名。

四名:無有好醜願。淨照、真源、澄憲等師所名。取第四名。

法藏菩薩建立此願的願意:

我們知道,法藏菩薩在世自在王佛前發願要救度眾生,請佛為其廣宣經法,經說:

唯然,世尊!我發無上,正覺之心。願佛為我,廣宣經法。我當修行,攝取佛國,

清淨莊嚴,無量妙土。令我於世,速成正覺,拔諸生死,勤苦之本。

法藏比丘在佛前發願,要成正覺,以度脫眾生之苦,祈求佛廣宣經法,佛的答覆是:

世自在王佛語法藏比丘:如所修行,莊嚴佛土,汝自當知。

菩薩要成就無上正等正覺,要成佛,通願都要發四弘誓願,所以佛告訴法藏比丘應知。

法藏比丘當然是知道要發願,但是比丘想成就的更大,所以再請佛詳述,經說:

比丘白佛:斯義弘深,非我境界。惟願世尊!廣為敷演,諸佛如來,淨土之行。

我聞此已,當如說修行,成滿所願。

不光是要成佛,是要度盡一切苦眾生,這是大願,是超世大願,所以一定要佛的教導。

世自在王佛知道了法藏比丘,志願深廣,是為了廣度眾生,所以為法藏說經,並且,

為其廣說二百一十一諸佛剎土,天人之善惡,國土之麤妙,並應其心願,悉現前使見。

法藏比丘承佛威德,得見諸佛剎土,見人天善惡,及國土麤妙,了了於心,悉皆覩見。

因此超發無上殊勝大願,於五劫時間,專心致志,思惟攝取,莊嚴佛國,清淨之行。

於諸佛土中,所見諸土,雖然色光同一,然形相或有不同,或有矮陋瘠瘦,

或有大面長身,因此之故,好人高舉,醜婦深嫉,各種惑因之而起,百苦依之狼狽。

所以選捨不同國土,而令形相平等,無有高下之差別,以斷諸或,使百苦不生。

《會疏》說偈云:人天身相同。而經說:咸同一類,形無異狀。此願是必至滅度別相。

《教行信證》證卷引此文,證妙證:謹顯真實證者,則是利他圓滿之妙位。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