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聞真宗的教法,一直聽到了現在的歲數,聞到了許多法語,
然而,我的心卻不像我所聽到的法那樣。」法敬(順誓)坦誠說道。
我的心,那顆自力的心,就是《首楞嚴經》所指的識心,是那個分別執著的識。
法敬坊很真誠、很誠實地把自己聞法的感受,和自己的心、自己的做法,一一道出。
教法是一致的,聽者的取捨心也是難以改變的,所以才會有法敬坊這樣的說法。
《四十二章經》有一段話,是這麼說的:慎勿信汝意,汝意不可信。
我們凡夫用的是意識心,是分別執著的,眼睛所看見的景象、人物,要分別美醜喜惡。
要特別注意阿!我們的意識心,一向是分別執著的,有自己的好惡取捨,有自己的意見。
但是我們的知見有限,有一定的狹隘,看事情無法全面,會有錯誤的見解和抉擇。
所以當對重要事情要有取捨時,請不要一意孤行,不要把自己的想法、看法用為決定。
仔細思量,我們的心,我們的腦袋瓜裡的思惟,是生滅之法,是無常的,一直在變的。
這些的想法、觀念,總是帶著我們往生死輪迴的途徑走,不會讓我們往出生死之路走。
所以還是得稍加注意,以免一在犯錯誤,而難以有出離之機緣,不可以不重視。
透過法敬坊的道出,我們也應當有所了解,不是法敬坊有問題,他與法相違背,
他太執著於自我,聽聞了那麼幾十年,都白費時間,浪費青春,他無法往生。
不是這樣的,這是他的真心話,道出了淨土法門的殊勝,假若沒有佛的願力,
他將是六道輪迴,沉淪於苦海的一員,歎自力的可怕,慶幸有佛願力的攝取得往生。
聽法幾十年,仔細的檢討自己,法還是法,我還是我,法再正確再真實,還是法邊。
我還是我,有我自己的喜好,還是要東檢西捨的,這就是我,我還如此,
聽的很多改變的沒有,就如禪宗三祖到信和尚的信心銘一開頭所說的:
至道無難,惟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毫釐有差,天地懸隔。
阿彌陀佛發願要度眾生,我們都是佛要度的眾生,就是信而欣樂即是「至道」,難嗎?
就是在那裏挑來揀去,哪有那麼的簡單!總要家的甚麼吧!不!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
佛法稱為「不二法門」,假如說二,就不是真如實相的「不二法門」,或說方便法。
入了方便法,當然是不究竟,到頭來還是要歸入此真如實相的「不二法門」。
往生極樂淨土,就是證不退轉,成就佛道,所以就是證「真如實相」的「不二法門」。
但是念佛者多,往生者卻極其稀少,為何?「揀擇」就是東挑西揀的,想要點添點甚麼。
南無者是歸命,就是佛叫你來,回來吧!回來做佛,因為南無後面是阿彌陀佛。
不需添加甚麼,就是要你回來,回來極樂淨土,等者成佛做祖,就是這樣的南無。
你要添點甚麼,加點甚麼,看似不多,「毫釐有差,天地懸隔。」差很遠。
《歎異鈔》後序有一段話,講法然上人對信心和往生的話,說:
源空信心,如來所賜,善信信心,亦如來所賜,故是一也。別具信心之人,將往之淨土,
恐非源空將往之淨土。
往生極樂淨土,所憑藉的是「信心」,法然上人很清楚的指出,是如來所賜。
若想藉由不同於如來所賜之「信心」,恐將往生於不同之處所,不應懷疑。
法敬坊所以提到「心」,是要後進等注意,以他為鏡,以便有所知覺。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