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生,縱使榮華富貴,權傾於天下,到頭來還是要死,死後的世界又將如何?
成吉思汗,建立了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帝國,想要長生不老,找了全真教丘處機道長。
他要全真教道長丘處機,給個方法如何得長生之法,丘道長直言,沒有長生不死之法。
佛說求佛道有八難,除了聾盲喑啞,地獄餓鬼之外,人道上有一處稱邊地北俱蘆洲。
北俱蘆洲,我們的世界在須彌山之南,稱為南瞻部洲,須彌山之北邊是北俱蘆洲。
如果以須彌山為中心,四大部洲,我們所處的世界南瞻部洲是最苦的,北俱蘆洲最勝。
北俱蘆洲人,人壽皆一千歲,生活之具一切具足,皆是自然生成,無須造作。
人生在那裡,只有享受,不用思考一切,佛說那是一難,不鼓勵,而且還排斥。
要知道,不管你生活是多優裕,多有權勢,你還是人,還是在六道輪迴之中,是變動的。
今生有大福報,不見得來生仍然有,不可以做如此的觀念,一切都是無常的。
人生有如演戲,今天你可能演的是好人,可能是有權的人,可能是英雄,等等。
但是,戲還是戲,下了場,一切還原,一切歸零,一切重新來,下一場又不一樣。
今生你可能因為福報大,是個富貴人家,但是當福報盡了時,你可能是奴隸或畜生。
佛出世,就是要告訴眾生,三界唯苦,不可常留,應求出離之道,以離苦得常樂。
釋尊教導眾生出離之法,如何四聖諦,如何十二因緣,如何六度萬行,等出離之法。
又在《楞伽經》說:有兩種力,加持力及灌頂力,是佛加護眾生之法,一切菩薩、
阿羅漢及天人等,若無佛之加持,就沒有辯才無礙等,如同凡夫。
又說釋尊的正法為一千年,像法一千年,但受阿難尊者之請,度姨母等,為度女人,
釋尊之正法減為五百年,這五百年給女人為出離之福報,可聽任出家,得解脫之因緣。
此五百年之因緣,在南傳佛教中一直遵循,在佛滅度內五百年女人可以出家,後不准。
這是聖道之法,以佛之教法,以佛之加持力,成就出離之道,我們稱為聖道法門。
但佛的加持力有限,正法像法之期,阿彌陀佛為救度眾生故,說淨土法門,以祈廣度。
不同於聖道之法門,要用心用力修持,由戒定慧出發,一步一步向上。
但是世態不同,人的生活壓力一再加強,無法如同佛所說之修持,故聖道之法難行。
不專執於修行四聖諦、十二因緣、六度萬行,這些修行,阿彌陀佛都已經幫我們成就。
所以這一段一開頭就指出,「不要我力,又不要我悟。」這才是佛願力之所在。
不要我力,認真思考,我們的力量還真有限,要你往上跳,十公尺都不可能。
不要我悟,悟雖然說看似不要出大力,但是要有大智慧大福報,要一次用完。
說開悟要「七朝天子福,九代狀元才。」這麼大的福報智慧,一次用完,才開悟。
開悟就像是有眼睛了,可以辨別一切,所以說「悟後再修」,開悟後才是真正修行。
這求開悟,可能用盡了全部生命,開悟了,命終了,修行哪?白白浪費了福報智慧!
接下來說「久持他力之願行在身,而被無由之執心繫縛,歸來流轉之故鄉,
真實可悲歎之事也。
阿彌陀佛的願力無所不在,諸有眾生皆是阿彌陀佛救度的對象,所以說「願行在身」。
長久以來,都在阿彌陀佛的護念之中而不知,而流轉於五道,受無量苦,其可悲歎也。
就如同《首楞嚴經》大事至菩薩圓通章所說:
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
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
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