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土五會念佛略法事儀讚》云:夫如來設教,廣略隨根,
終歸乎實相,得真無生者,孰能與於此哉。然念佛三昧,
是真無上深妙門矣!以彌陀法王四十八願,名號為(焉)佛事,
願力度眾生。(乃至)如來常於三昧海中,舉網綿手,謂父王曰:
王今座禪,但當念佛,豈同離念求乎無念,離生求於無生乎,
離相好求乎法身,離文求解脫。(乃至)
爾大哉!至理真法,一如化物利人,弘誓各別。
故我釋迦應生於濁世,阿彌陀出現於淨土,方雖穢淨兩殊,
利益齊一。若易修易證,真唯淨土教門。然彼西方殊妙,
難比其國土也,嚴以百寶蓮,敷九品以收人,其佛名號也。
(乃至)
次《五會讚》,法照禪師之所述作一卷書也,今所引文是序初。
流布之本深妙之下問答之上有禪一字,又焉或為,彼此有差,有異本歟,
於義不違。至度眾生是序文也。
言乃至者,序之所殘,猶有五十餘行是也。次如來等者,
是釋五會念佛文也。
次爾大等者,是莊嚴文。
問:莊嚴文在前,五會釋居後,今之所引前後何違?
答:所問誠爾,試今推之。上云念佛三昧是真無上深妙禪門,
今云如來常於三昧海中,上所標者念佛三昧,下所舉者諸三昧海,
故三昧中念佛三昧甚深之義,鉤鎖相連為成其理,如此次第。
爾大等者又舉二尊大悲弘誓,方明淨穢齊一利益。
其次引用諸經要文,是故能讚所讚有次非無其由。
問:引一卷文以前為後以後為前,有其例耶?
答:其例多之,粗舉少分。《禮讚》初夜採集《大經》下卷要文,
於三十偈,最前一禮是其奧文,第二、第三、第四三禮,
並是末後流通文也。 此文是則十四佛國菩薩眾等皆乘佛智悉往生者,
彌陀智願深廣故也,為顯其義引上引之。然後又還引初偈文,
加之後夜又有此例。能令速滿足功德大寶海者,如來八種功德終也。
而於菩薩四種功德之後讚之;又雨天樂華衣妙香等供養者,
菩薩四種功德之第三也,而加如來功德之中,皆有其由。
問:其由如何?
答:能令等句,論約能持,故屬如來;釋約所持,故屬菩薩。
雨天等句,論依能供,釋據所供,各存一義。共以不違。
此等之釋皆其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