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云:今此《觀經》即以觀佛三昧為宗,亦以念佛三昧為宗,
一心回願往生淨土為體。言『教之大小』者:
問曰:此經二藏之中何藏攝?二教之中何教收?
答曰:今此《觀經》菩薩藏收,頓教攝。
又云今此觀經等者,宗旨門釋。言觀佛者,真身觀意,是則攝心觀想,
彼佛相好光明及依正等;言念佛者,於同觀意選取稱名,是則歸入,
念佛眾生攝取不捨本願宗源。
問:觀佛、念佛一法異名,故念佛名通觀與稱,是諸經論之通例也,
何為兩宗?
答:此是淨土不共妙談,如彼諸教通途談者,正助未別,今分觀、稱,
稱名正業,順佛本願;觀行助業,非佛本願,就立此門有兩三昧。
問:於觀佛者,觀若成者則可見佛,故稱三昧,其義可然。於念佛者,
散稱之行不得見佛,何稱三昧?
答:縱雖散稱,繫心一境,聲聲連注,功行積纍,得念佛定,可得見佛。
觀念門云口稱三昧,蓋此義也。又現身不得念佛定人,臨命終時必可見佛,
約當得益豫名三昧,是則因中說果義也。
宗者,妙樂大師釋云:宗猶尊也,國無二主。(已上)又度律師以三義解,
所謂獨尊、綩接、歸趣之義是也。
問:宗為主者,何有二宗?
答:若依釋迦,定散要門真身觀佛為其宗旨,觀佛三昧為宗是也;
若依彌陀,別意弘願念佛眾生攝取不捨為其宗旨,念佛三昧為宗是也,
而依流通付屬之意,念佛為立而說,定散為廢而說。若依此義,
遂歸念佛三昧一宗,故獨尊義無所違諍,是則又約隱顯義,宜得其意。
若依顯義,有兩三昧;若依隱義,唯一宗也。
一心等者,是明其體,此有二義:
一云:一心回願是約觀佛,往生淨土是約念佛。
二云:共顯念佛之體,觀佛三昧遂可廢故,不立體也。
言教等者,明其教相。
言二藏者,三乘教也,聲聞藏者是小乘教,以緣覺乘攝此藏也,斷道同故;
菩薩藏者是大乘教,異二乘故。此二藏名本出《智論》,
專三論宗用此名目,宗家大師又依用之,龍樹菩薩為高祖故。
言二教者,於菩薩藏所分別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