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汝等於是,廣植德本,布恩施惠,勿犯道禁,忍辱精進,一心智慧,

轉相教化,為德立善。

三比校以明二:一、勸此土修善;二、正比校顯勝。此初也。

於是者,於此娑婆五濁處也。

廣植德本等者,師說云:廣植德本,即修習念佛也。

布恩等者,如次施、戒、忍、進、禪、慧六行也。

何以言之?吳譯上輩願文云:一心念(即今廣植德本)奉行六波羅蜜經等,

奉行六波羅蜜,而布恩施惠等是也。此乃舉六度而攝諸善,此約上輩言之,

理亦兼通中下輩可知。已上

今亦可,廣植德本者,總舉諸善,布恩已下,別舉六度也。轉相教化,為德立善者,

自行六度,而能展轉相教,使他成德立善本也。

正心正意,齋戒清淨,一日一夜,勝在無量壽國,為善百歲,所以者何?

彼佛國土,無為自然,皆積眾善,無毛髮之惡。

二正比校顯勝。中亦三:初對明西方;後對明他方;後結此土多惡。此初也。

此中初五句比校,所以者何下,顯其所由。

漢、吳兩本云:如是經法,慈心專一,齋戒清淨等。餘文同今經。今準解。

次上明端六根六識,順此經法,離邪端三業,名正心正意也。

興云:能回向菩提,為正心,不希願諸有,為正意。(文)

齋戒清淨者,八齋戒也,言一日一夜故,此土八戒是少善,一日夜是少時也。

彼土為善,是多善,百歲亦是多時也。

少時修少善,勝於多時修多善故,比校以勸,於是為善。如《思益經》。

(望西、《會疏》引。)

興云:此修難成故,於一日勝西方國百年之善,而稱讚云:生彼國,

疾得無上菩提者,彼無時不修故。此修善時少故,不相違也。(文)

所以者下,次顯其所由,初一句徵,彼佛國下正顯,謂彼國土,是大乘善根之所成,

所至所作悉是至德,不作而善成,不求而德至,云無為自然,故無毛髮非善處,

此土造惡多,作善少處故。

見聞覺知,悉是惡因緣,是以在此勵端正心意,作善甚以難成,能作難修故為勝也。

《要解》云:彌陀土言無為自然,諸佛土言福德自然,此彌陀土自受用土。

故云無為,諸佛土福德莊嚴他受用。故云福德自然。無為自然,積福德者;

無作無功用善故。彌陀土無為兼福德,是自受用,兼他受用也。諸佛土他受用,

兼自受用,如觀經土。(文)

望西云:問:穢土修行,若殊勝者,在此可修。何願淨土?

答:如要集:此經但顯修行難易,非顯善根勝劣。譬如貧賤,施一錢,雖可稱美,

而非辨眾事,富貴捨千金,雖不可稱,而能辨萬事。二界修行,亦復如是,

如《金剛般若經》云:佛世信解,未足為勝。滅後為勝。已上若欲速辨,

成佛利他眾事,專欣淨土,何留穢土,不辨佛道。(文)

於此修善,十日十夜,勝於他方,諸佛國土,為善千歲。

二對明他方二:初比校顯勝。漢、吳二本,佛言於是作善十日十夜者,

其得福勝於他方佛國中,人民作善千歲。(文)

《會疏》云:或疑言,此土修行,為但勝西方,亦勝他方乎。故重顯勝。(文)

此為通妨有此文矣。

今謂不必然,此文與三輩章,十方世界,諸天人民應。顯此界他方差別可知。

於此者,亦指斯界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