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是二菩薩,於此國土等者,後明二士自在化。

憬興云:既言於此土,修菩薩行,即知無諍王,在於此方,寶海亦然。(文)

《會疏》云:是二下明其本緣,準《悲華》無諍念王,有千王子,各於此方,

發願修行,二菩薩,則第一,(名曰不眴)第二(名曰摩尼)王子也。

(望西等皆同之)

今謂,此非明其本緣,正明二大士自在化也。於此國修菩薩行者,

非指《悲華》本緣。此彰悲門普入,或現聲聞身或現人天身,或現菩薩身等,

自在現種種身,普化一切,是云修菩薩行。其《悲華》本緣僅示其一分,

何止此已哉。

漢、吳兩譯,說歸命是二菩薩,解脫急恐縣官事,此但說二菩薩名號利益,

無命終轉化等文,明知命終轉化,生彼佛國,亦是示自在化之相而已。

《要解》云:此經說往相大利,故明二大士德,以往相益,《觀經》皆約還相。(文)

可准解。

二、別明自在化有四:一、明智門遊戲相;二、明悲門普入相;

三、重明智門遊戲德;四、重明悲門普入德。此其初、智門遊戲相。

阿難,其有眾生,生彼國者,皆悉具足,三十二相,智慧成滿,

深入諸法,究暢要妙,神通無礙,諸根明利,其鈍根者,成就二忍,

其利根者,得不可計,無生法忍。

唐譯云:阿難彼極樂界,所生菩薩,皆具三十二相,膚體柔軟,諸根聰利,

智慧善巧,於差別法,無不了知,禪定神通,善能遊戲,皆非薄德,鈍根之流,

彼菩薩中,有得初忍或二忍者,無量無邊,或有證得無生法忍。(文)

《覺經》三(十二右)下輩當得,阿惟越致下云:阿惟越致菩薩者,

皆當有三十二相,紫磨金色,八十種好,皆當作佛,隨心所願等。

吳譯下(六右)同之。

又《覺經》二(廿一)云:皆悉智慧勇猛如師子王等。吳譯上(三十三)同之。

又《覺經》二(廿四)明神通無礙云:無量清淨佛國,諸菩薩眾,皆洞觀徹聽,

悉復見知,八方無上去來,現在之事等。吳譯上(三十六)同之。

然無得忍文。

宋譯下(五右)云:復次阿難,彼佛剎中,一切菩薩,容貌柔和,相好具足,

禪定智慧,通達無礙,神通威德,無不圓滿,深入法門,得無生忍。(文)

上來總明其眾奇妙竟。已下二別、明自在德,中有四:

初、明智門遊戲相,於中初明,外相具足。

其有眾生者,此界他方,凡聖善惡總攝,言其有眾生。

望西云:其有眾生者。上來約聖,自下說凡者非也,有說通真化者,亦未可。

《要解》云:其有眾生者,廣通五乘,具足三十二相者,三十二相願,

(第二十一願)成就文也。(文)

智慧成滿等者,次明內德,雖外相殊妙,不具內德,則不足為勝。

次上以內德,此乃明其遊智門。

淨影云:智慧成滿深入諸法,證會法性,究暢要妙,窮達教詮。(所詮)(文)

此約真俗二智。

興云:入諸法者,悟所詮故,暢要妙者,閑能詮故。(文)

此約能所詮之妙未可也也。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