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依一家,淨土中成佛,悉是報身,此報則酬大悲願海,謂之酬因之身,
永異乎諸經所談,諸佛通總三身,皆出無量壽界,豈同于通總三身乎!
如覺經云:佛言:無量清淨佛,年壽甚長久浩浩,浩浩照明善,甚深無極無底,
誰當能信知其者乎!獨佛自知耳。此明報體常住。
然次下說:彌陀入滅,二大士代之同乎觀音授記經文:云何會之耶?
解云:如綽、導二師所會。云云(真佛士卷所引)
今謂漢本前文云:無量清淨佛尊壽劫後無數劫,常無央無般泥洹時也,又所化眾生,
展轉作佛,復住無數劫無數劫,不可計劫,終無有般泥洹時也。
既云主伴俱無般泥洹時,何至下言佛般泥洹。佛語前後相違,何為實乎?
由此言之,是非實滅度,示現脩短自在之相而已。
願中約眷屬說其脩短自在,眷屬長壽同佛,佛豈無脩短自在乎!
脩短自在者示生滅,而自在生滅,不妨報體常住,不然則佛語應有相違失,思之!
唐譯云:彼佛壽命無量無邊。
大般若三(二十九)云:言無量者,量不可得,不可量在過去法中,
不可量在未來法中,不可量在現在法中,言無邊者邊不可得,不可測度彼邊際。(文)
無量是今佛實壽不可度無始本際,亦不可測徹窮後際。
故宋譯云:非過現未來,三世常恒,無量壽也,應知。
二、假設示不知
假使十方世界,無量眾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
禪思一心,竭其智力,於百千萬劫,悉共推筭,計其壽命,長遠之數,
不能究盡,知其限極。
唐譯略假設,漢本(三之三)佛言:明聽悉令八方上下,諸無央數佛國中,
諸天人民蜎飛蝡動之類,皆使得人道,悉令作辟支佛,阿羅漢,共坐禪一心,
都令其智慧,為一勇猛,共欲計知,無量清淨佛壽命,知壽幾千億萬劫歲數,
皆無有能計知極,無量清淨佛壽者也。(文)
次同設譬說徒眾無數,後說佛實壽唯佛自知。故知徒眾無量,
攝于佛壽無量中可知矣。今此文假設校量,明非所知,自汝寧知乎,來假設耳。
十方世界,無量眾生者,十方世界,所有五道有識之類,使其皆悉得人身,
其量不可計,此亦假施設耳,豈實乎!
又令其悉成就二乘無漏智,此亦假設,是多人多智也。
都共集會俱會一處也。禪思一心者,憬興云:有說梵云:馱演那,此云靜慮,
昔云禪那或云禪,皆訛略也。
雖知昔禪即今靜慮,未聞禪字復有所因良可悲。故今即禪思者,專思之別言也。(文)
望西云:禪謂梵語,即寂靜義,思謂漢語,即思惟義。
(會疏依此義,更引坐禪一心文。)
然憬興破有說專思之別言也。
有說意者,舊譯禪字,一向屬誤。興師意者,禪者專也,用借音故。
今謂,《法華》、《華嚴》中,說禪波羅蜜,是存梵語,當知西天或云馱演那,
或云禪那,梵語輕重,例如瑜珈(男聲)瑜祗(女聲)也。
竭切《韻》云:竭盡也。(文)
義記評云:禪字一向屬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