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了惠朋憬興,《會疏》朋玄一,以下三忍配釋《月燈經》三忍(聞思慧)也。

《要解》云:此約他土證入,理實聞名得忍此土益。(文)

此義意他方菩薩在他土聞名號,速證入三忍,故曰即得。此約現生,若約生後,

則通真假,今以他土證入為願體。然則以《三昧經》三忍釋者可謂允當矣。

《仁王》五忍亦不出於此三忍也。言即得,異譯云應時,此乃他方菩薩,

於他土聞名同時得忍,豈非他土證入乎!

《略箋》云:此第三地(發光地修忍度)所得之三忍。

《唯識》云:忍有三種,謂耐怨害忍,安受苦忍,諦察法忍。(文)

《述記》云:乃至無生云初忍,是諸有情成就轉因,(菩薩雖遇怨害,

能忍耐愍彼不捨。)安受苦忍是成佛轉因,寒熱等苦皆能忍受,無退轉故;

諦察法忍是前二忍所依止處,堪住甚深廣大法故。(文)

諸佛法者大菩提法,以得此三忍故,無退轉菩提之行也云云

今謂:為發光地三忍者恐非也,彼忍辱之忍,今法忍忍,雖忍名是同,其義大別,

何以彼同此乎?

《梵響》云:言第一、第二、第三忍而不指其名,即是音響忍、柔順忍、無生法忍,

下說得三法忍故。

《華嚴》十忍中有此三忍而說其義,彼分音聲忍(第一)、如響忍(第七),

此文為一,經經隨宜開合也。聞一切法即空不空不可思議,不驚怖畏,信解受持,

受樂順入,修習安住,而如音響,無有所住,此音響忍也。(〈十忍品〉文云云

隨順寂靜觀一切法,平等正念不違諸法,隨順深入一切諸法,清淨直心分別諸法,

修平等觀,深入具足,此柔順忍也。(此第二忍)不見有法生,不見有法滅,

若不生則不滅,若不滅則無盡,第三無生法忍。(〈十忍品〉云:何等為十?

隨順音聲忍、順忍、無生忍、如幻忍、如焰忍、如夢忍、如響忍、如影忍、如化忍、

如空忍。)又音響忍,聞諸法實相,信受猶在散心,若得禪定,即時得柔順忍,

未斷法愛故,或生著心,是若常修習此柔順忍增長故,斷法愛得無生忍,

此依《大論》。經橫豎無礙明,論以次第明,乃至於諸佛法等,於諸佛無量法門海,

能聞能受持,能解能行能證入,得不退轉也云云

《貫思義》云:第一等次上不退位分,今增進為體。

成就文曰:其鈍根者成就二忍,其利根者得不可計云云。此三忍為彼土益也。

《義記》云:諸解無一可依。

今按:《華嚴》說十忍名義,第一隨順音聲忍,第二順忍,第三無生忍,

今文、下經文忍名與此合符,義亦相稱。乃至此三忍者十信忍故,

對退位說云即得不退轉者,今家所謂信、喜、悟忍。

問:若爾者,下見樹益如何解之?

答:今家為化土益,若正定聚金剛心者,現得三忍,不歷化土,得忍之願,

良有由哉云云

《渧記》云:上來所說異義紛紛,是非難定,然《會疏》及《梵響》、《義記》

所依經雖不同,(《月燈三昧經》、《華嚴經》)幷能符順此願文第一、第二、

第三語,可謂詳矣。然三疏幷以第三十四為弘願行者此土得益,

然則與此願無異而已。所得益同是無生忍而無淺深,其所被機亦同弘願念佛行者,

而不論菩薩、人天,兩願差別似難辨也,若爾,豈非煩重哉!

而今三《疏》不辨之者恨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