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品中生者總舉行名辨定其位即小乘下善凡夫
言行名者,所修行名。
言其位者,能修人位。
言下善者,對前上善。
此科及釋,但有未審,謂前四品皆科品名,(上品上生者乃至中品上生者。)
以云辨定其位,或云總舉位名。
今何科品名,云總舉行名辨定其位耶。
又釋上輩三品人,云上上大乘上善凡夫,上中大乘次善凡夫,上下大乘下善凡夫。
中輩三人行,亦有上次下。(盡形持戒名為上善,一日一夜中持戒名下善,凡從一年,
至一月等,受持戒行,名為次善。)
中上小乘上善凡夫,中中小乘次善凡夫,中下小乘下善凡夫。
然前既言中品上升即是小乘上善凡夫,今此應言中品中生即是小乘次善凡夫,
何言下善凡夫人耶。
要解斯義者,須知三福行各分上次下。(三三成九)為九品人所行善業。
大乘行福,分上次下,如次為上輩三人所修行。
小乘戒福分上次下,如次為中輩三人所修行。
孝養等世福,亦分上次下,如次為下輩三人所修善。
三輩各具善根,故名三輩散善。
然上輩文,其能行人,其所行善,(上次下善)各別說之,則其品名,(上品上生者乃至
上品下生者)能行人位,非所行名,故科品名,云辨定其位耳。
前中上品,亦能行人,其所行善,各別說之,五戒八戒具諸戒行,並盡形持,
小乘上善是所行善。
中品上生者句,標其能行人位,故科其品名,云辨定其位。
然當品(中中品)所說,一日夜持戒,是小乘下善,中下品所行,非當品人所行次善,
然則當品文,不說其人法(能行人所行善)唯以中品中生者句,總標所行名,
其能行人位,以斯義故,科品名云總舉行名辨定其位。
以中下品行,配當品所行故,釋云小乘下善凡夫也。
以中下品所修(一日一夜持戒)配當品(中中品)所修者,孝養父母行世仁慈,
本是下輩當分世善,而奪之配中下品人所修善業。
以中下品當分下善,配中中品所修行業,故影略當品當分次善耳。
此有深由,至下當辨。
此即合上第二福應知
此者即指一日夜戒。
上第二福者,指序分戒福。
言應知者,第二戒福,義兼大小,其中大戒,上上品行。(上上品曰慈心不殺具諸戒行。)
今以小戒與大同合第二戒福,不同通方大小相隔,斯義應知。或可。
今此一日夜戒,固是小戒,修時極促,其機行俱至劣,無可擬出界業,
且如文殊淨律經說,小乘四眾,以盡形時戒定慧德,願生寶央佛大乘善根界,
尚為文殊彈其小心,何況一日一夜小戒。
然至心迴願,則成出界善,唯由彼彌陀本願,(第十九願)攝受力,斯義應知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