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宗家釋,「一時」已下亦有發起義。
《法事讚》云:與佛聲聞菩薩眾,同遊舍衛住祇園,願閉三途絕六道,
開顯無生淨土門,人天大眾皆來會,瞻仰尊顏聽未聞。」(文)
準釋,佛為開顯本願真實,與聲聞菩薩眾同心一時住耆山。
故「一時」已下有發起序義。
《鈔》指《法事讚》者有其旨。《會疏》斥古鈔,以《觀經疏》分科例,
同此經者非當,望西鈔可見。
又按:大權聖眾一時來會,佛見之現光相,阿難見異相請問,
來會豈不發請問發起乎?又阿難引佛時處同聞眾證成可信,亦有證信義。
雖同聞眾等亦有發起之義,而望請問發起,則發起義踈矣。
雖有親踈,亦皆無非今經教起因緣,故今科六成就,總名「教起因緣分」也。
《嘉祥疏》云:就序有二:初遺教序,二發起序。
初遺教序者,正為證阿難傳佛語無謬,是證阿難經;
發起序為證如來說經有其由序,逗物無謬,是證如來說經所以也。
從初至『一時來會』是遺教文,從『諸根悅豫』下是親問發起序文也。」(已上)
此亦「一時」已下為證信序。
天台為通序、別序,如《妙文句》一(四十)。妙樂云:又通序名通而體別,
別序事別而義通。
(通序者名通者,信聞等名通也,體別者,小乘如是等、大乘如是等依教別故;
別序者事別體通者,乞缽獻蓋等事別而發行說法體通也。)
義通故通有別序,體別故別在今經,故知今經者通別俱別,別有佛乘,
以『如是等』不關諸經,方可得序名正宗之序,正名序家之正,一家相承三段可識。
故釋『如是』竟,一部炳然云云。可准解。
吉水用天台,此經亦為通序(六成就)、別序(發起序)。六事通故。
放光現瑞等經經各別故。
依宗家則用證信、發起,依吉水則可用通序、別序。
通序、證信序,六事攝為教起因緣分。
依《大智度論》及《法華論》等,六事成就為證信序。
六緣具必得教興,故名「六成就」,故知六成就亦教起因緣也。
今就六成就五門分別:
一明緣起;二明立意;三明開合;四辨本末;五釋文義。
初緣起者,《大論》第二(二右)曰:佛般涅槃時,於薩羅雙樹間北首臥,
將入涅槃,爾時阿難未離欲故,心沒憂海,不能自勝,
爾時長老阿泥盧豆(摩訶摩耶同之,《大悲經》優波離教阿難)語阿難:
佛手付汝法,汝今愁悶失所受事,汝當問佛:佛涅槃後,我曹云何行道?(是一)
誰當為師?(是二)惡性比丘云何共住?(是三)佛教初首作何等語?(是四)
如是等事應問佛。阿難聞是事,悶心小醒,於佛末後臥床邊,以此事問。
佛告阿難:我法寶藏初應作是說:如是我聞,一時,佛在某方、某國土、某處林中。
何以故?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如是故。(已上取意)
由佛教故,一切經首得言「如是我聞」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