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善男子如汝善人隨順三世諸佛教法我來迎汝

言善男子者,當品初所稱。(上上品曰讚歎行者,上中、上下同讚法子,

中上曰讚歎出家。)三輩九品皆兼男女,而臨終同被善男子之讚。

此示平生成男之益,至下當辨。

按疏文勢,善男子言,自通三讚。一者空讚,(如文可知)二者佛讚,三者眾讚。

上句所說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光持華,至行者前,即佛讚種讚,准前品可知。

如汝善人下,至我來迎汝。正明佛讚。以我來迎汝是佛語故也。(舊本圖科以,

如汝善人為空聲讚,斯本圖科兼引圖絲著佛讚焉。講者擇。)

問:空聲讚,是何者耶。

答:有二說,全如依釋。

隨順三世諸佛教者,或是三世諸佛恒式。(梵網經曰,三世諸佛佛已誦,今當誦。)

故云三世諸佛教也。今能受持故云隨順。

至心迴願,方成淨業,故佛讚言我來迎汝。

五明行者自見聞空聲等讚

此科釋空中有聲,讚言善男子二句。

等言等取佛讚眾讚,此攝上句阿彌陀佛與諸眷屬,放光持華,至行者前。

以置等言,特是字眼,新舊圖科省之非也。

言見聞者,空中讚聲,其唯可聞,佛讚眾讚,聞其讚聲,見其讚形,故云見聞。

舊本圖科曰:五明自見空讚聲。

空讚之聲,無形可見,何云見耶。

新本圖科曰:明自見聞空聲讚。此亦非也。(省等字故)

世善上福凡夫人也

雖前既辨,今略更示。

小乘戒福分上次下,此品(中品下生)當分小乘下善。

世善分三,(上次下)其上福當下品上生人所持也,此曰釋迦教度有善機論。

今此文明中下品人當分善,故應言小乘下善凡夫。

然而言世善上福凡夫者,此奪下輩當分世善,為中下品所持善根,

以顯彌陀教攝下輩無善,講者須知。

此中下品,釋迦教終,彌陀教始,接二教際,與前五品,有十一異,全如依釋。

(釋迦所教之法,稱之為聖道門,依佛所教,常行善業,由三歸五戒起行,

五戒,不殺、盜、淫、妄、酒,若依無量壽經所述五惡者即為,

不仁、義、禮、智、信,此五戒、五常是能確保人身之常,不關受不受戒,

所以儒家稱為五倫常,倫是人倫,是維持人倫之常態,不守此五倫者非人也。

再上去就是修十善,十善是生天到所必須要守之善,十善是不做十件惡事:

為身三,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邪淫。口有四項,四不惡口,五不兩舌,

六不妄語,七不綺語。意亦有三,八不貪,九不瞋,十不癡。

天有欲界六天,色界及無色界,不只要修十善更要修禪定,捨色慾,慢慢越捨越升高。

但是都還是在三界內,要出三界依小乘、聲聞乘,要修四聖諦,捨家棄欲等。

若依《四十二章經》所說:

『佛言,辭親出家,識心達本,解無為法,名曰沙門,常行二百五十戒,進止清淨,

   為四真道行,成阿羅漢。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阿羅漢者,能飛行變化,曠劫壽命,住動天地。

   次為斯陀含。斯陀含者,一上一還,即得阿羅漢。

   次為須陀洹。須陀洹者,七死七生,便證阿羅漢。

   愛欲斷者,如四肢斷,不復用之。』

四真道行者,四聖諦,苦集道滅,小乘道沙門觀察四聖諦,而修聖道之行,

證聖果,或曰四果證真之道行,是為無漏慧學。

或無佛出世時,依十二因緣法,證緣覺道,或稱辟支佛。

或依六度萬行,修菩薩道,成聖果,此皆是聖道之行,是自力行,難行道。

上所說之聖道行,亦非凡夫人所能行,故阿彌陀佛特為此等惡機發大願心,

誓救度一切無力苦機,永離三苦,依佛願力故即能成就,為淨土門。易行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