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願力者,依論註解說:
『本願力者,示大菩薩於法身中,常在三昧,而現種種身,種種神通,
種種說法,皆以本願力起,譬如阿修羅琴,雖無鼓者,而音曲自然,
是名教化地第五門功德。』
又何謂往相迴向,往生淨土之相狀即是,為我等往生淨土自利之道。
又何為還相迴向,往生淨土後,還來此穢土的相狀,即往生淨土之人,
又還來此迷界,救度一切眾生的利他之道。
這裡講道自利利他之行,依往生論註所解釋,因何成就此行:
『然竅求其本,阿彌陀如來為增上緣,他利之與利他,談有左右,若自佛而言,
宜言利他,自眾生而言,宜言他利。今將談佛力,是故以利他言之。
當知此意也,凡是生彼淨土,及彼菩薩人天所起諸行,
皆緣阿彌陀如來本願力故。何以言之,若非佛力,四十八願便試徒設。乃至,
緣佛願力故,十念念佛,便得往生,得往生故,即免三界輪轉之事,
無輪轉故,所以得速。一證也。乃至,緣佛願力故,住正定聚,住正定聚故,
必至滅度,無諸迴復之難,所以得速。二證也。乃至,緣佛願力故,
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以超出常倫諸地行故,所以得速。
三證也。以斯而推他力為增上緣,得不然乎。』
莊松同行回答往相迴向,說是阿彌陀佛的事,因為皆緣於佛的願力成就故。
經說:信心歡喜,乃至一念,至心迴向,願生彼國,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眾生得往生,全仗阿彌陀佛的願力,如論註說,若非佛力,願便是徒設。
還相迴向者,有兩種,一者往生後披阿彌陀佛的弘誓鎧甲,迴入娑婆。
另一種者,即是阿彌陀佛的救度,阿彌陀佛無時無刻的在我們身邊就度我們。
以名號、念佛成就我們的信心,這是我們應當信入的,唯有信入往生必定。
是無所不在的,為了救度眾生故,成就眾生往生故,隨時的照顧著眾生,
培植著眾生,有如陽光空氣在我們周遭,有時候我們沒有感覺,但是一定存在著。
蓮如上人的《御一代記聞書》有這樣的一段文,說:
『善空問蓮如上人說:我是應該因為知道自己已經獲救的事實,
而帶著帶著感恩之情念佛,還是應該因為日後即將往生,而感恩念佛?
蓮如上人回答說:這兩種皆可。從正定聚來看,你因自己被救度而感恩;
從證入涅槃來看,你因日後的往生而感恩。
這兩種慶喜都是出於知道自己即將成佛,所以兩者都好。』
念佛的心情,如親鸞聖人所說,當佛號湧上心頭時,就知道我們往生必定。
所以就知道我們成佛在望,一切對我有恩的人,我現在無法回報,但我知道,
我已經有能力回報了,如果現在可以,我希望我能將此往生的信息帶給他們。
一切對我不好的,事或物,我將可以免除了,而且我將有能力去轉變那些不好。
佛願所成就故,就如東條英機的心願,對不起的,我將回來彌補,因為佛願故我能。
所以這個念佛,可以是帶著感恩的心情,沒有佛願,我當還是在此娑婆浮沉。
但是有因為往生已成就,當不是此娑婆世界的眾生,回想多劫的受苦,今世將了,
在此世界所作所為,好的壞的,將會是一個了結,回顧已往,不勝噓噓。
今生有許多的好,也有許多的過錯,不管是好是壞,都將在此世業報盡時終止。
好的不用去管,過錯的到了極樂世界,就盡快能回來彌補,因為佛願故有能力。
虧欠人家的,可以趕緊回來補償,部且也可以藉此機會,把阿彌陀佛的願力傳給他。
已往或是今生的好惡緣,將會是我往生後,迴入娑婆的助緣,將都是善緣。
雖然現在還是凡夫,但是應知,往生必定,往生已成,今生報盡,即生淨土。
故於念佛時,生感恩之心外,也期許著我的佛道將成,我將可以再回來度生。
如此的心情念佛,輕鬆的活著,以這種的心情活在佛願中,一切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