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昇師《集諸經禮懺儀》下卷云:深心即是真實信心。
信知自身是具足煩惱凡夫,善根薄少,流轉三界,不出火宅。
今信知彌陀本弘誓願,及稱名號,下至十聲聞等,定得往生。
及至一念無有疑心, 故名深心。(已上)
次智昇師釋。宗家大師《往生禮讚》前序釋也。其中善根薄少等者。
問:《疏》云無有出離之緣,更不云有一分善種,今雖薄少,顯有其善,
相違云何?
答:天台釋云:眾生無始恒居三道,於中誰無一毫種類。(已上)
而雖有善,未絕輪迴,是則煩惱賊害故也,是故今釋示有善根,
而顯自力薄少,善根不截生死。《疏》釋正約不出生死之邊,
亦就諸善不成之義,直云無有出離之緣。及稱等者,
十聲、一聲可守《禮讚》,十聲聞者恐是展轉書寫誤歟。
經言乃至,釋曰下至,乃、下其言雖異,其意惟一也。
復乃至者,一多包容之言。
言大利者,對小利之言,言無上者對有上之言也。
信知:大利無上者,一乘真實之利益也;小利有上者,
則是八萬四千假門也。
《釋》云:專心者即一心,形無二心也;云專念者即一行,
形無二行也。
今彌勒付屬之一念即是一聲,一聲即是一念,一念即是一行,
一行即是正行,正行即是正業,正業即是正念,正念即是念佛,
即是南無阿彌陀佛也。
爾者,乘大悲願船,浮光明廣海,至德風靜,眾禍波轉,
即破無明闇,速到無量光明土,證大般涅槃,遵普賢之德也。
可知。
私釋可見。
《安樂集》云:十念相續者:是聖者一數之名耳。
即能積念凝思,不緣他事,使業道成辦便罷,
亦不勞記之頭數也。
又云:若久行人念多應依此,若始行人念者記數亦好,
此亦依聖教。(已上)
《安樂集》文,第二大門有其三番料簡之中,第三廣施問答之下,
有其重重之中釋也。先以積念凝思為要,不用記數,後記其數約始行人,
久行不然。
言又云者,非別引文,本書如此,先後於義聊存異趣,故有此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