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自力心行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因為我們生就是應該如此。

個人吃飯個人飽,本來就是很自然的,不然的話,看人吃飯我自己會飽!

這他力的信心很難建立,雖然說教是這麼教,但是行起來就會是自動的自力。

莊松同行所遇到的這位同行就是如此,他不想也不要用自力,但是就是用不上力。

還好有莊松同行的誘導,使他轉自力乘他力,有如死後重生,脫胎換骨。

自力心事無孔不入的,一有自力的心,相對地就會把他力排除在外,是很危險的。

今天如果修的是聖道門,那就不應該有他力,一定要把他力的心除盡。

禪宗說,「手拿金剛王寶劍,佛來佛斬,魔來魔斬。」成了嗎?

不成的,還是有執著,還是有手拿的金剛王寶劍,寶劍還是他力,還是要除。

金剛是能斷一切,又不為一切所斷,又是王,更是堅強,要如何除去。

所以最後要,「劍自斷劍」,沒有能斷的,那自己斷自己,就把他力全除盡。

他力,所有解釋淨土法門的前輩都主張淨土教法是他力法門,這一點沒有疑問。

但是對他力的主張,還是有所區別,有所不同,宗師主張,在教典「教行信證」有。

《顯淨土真實教》說:

『僅按淨土真宗,有二種迴向,一者往相,二者還相。就往相迴向,有真實教行信證。

夫顯真實教者,則《大無量壽經》是也。

斯經大意者:

彌陀超發於誓,廣開法藏,致哀凡小,選施功德之寶;

釋迦出興於世,光闡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實之利。』

迴向有兩種,往相、還相,很多學佛學淨土的人,在念完佛做完功課要做迴向。

這教往相迴向,就是在娑婆的這些凡夫人等,以自利修持,持此功德迴向往生。

依宗祖之教義,淨土的真實教是往相迴向,而顯真實教者,為《大無量壽經》。

是阿彌陀佛所發之大誓願,為廣度諸眾生故,廣開法藏,選施功德迴向眾生。

釋尊出世,乃是為興阿彌陀佛之大願,廣弘彌陀之大願海,闡述彌陀之救度。

為拯濟我等無力出三界之眾生,為救度在此惡苦世界之苦機,惠以真實之利。

在本鈔《歎異鈔》的第一段文就說:

相信依賴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本願,可得救往生,而念佛之心生起時,

即已獲取不捨之利益。

彌陀本願不擇老少善惡,唯信心為要,誓願本為罪惡深重煩惱熾盛之眾生所立。』

阿彌陀佛所迴施的功德,有就是宗祖聖人所說的「往相迴向」,眾生如何領納。

就在相信,『相信依賴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本願,可得救往生。』

這一念的信生起時,即是領納佛迴施的功德,即得攝取不捨之利益,即得往生。

所以當念佛心起時,此時是已信佛的不可思議本願,可得就往生後。

宗祖聖人說,『即已獲取不捨之利益』,因為是即得往生,故是已獲不捨之利益。

本願的殊勝是,不簡善惡,不擇老少,你是一生行善之人,信,得以往生。

一生造惡,我們說不好,真的是不好,應該改,但是能知道信佛的救度,一樣往生。

往生不是死亡,不要把往生當成是死亡,往生是生於一不生不滅的境界叫往生。

往生是全仗佛的願力才能成就,不是任何凡夫、聖者能力所能達到的,是珍貴的。

所以一生為善,自認曾無犯過一錯的大善人,還是要全仗佛的願力才能達成往生。

阿彌陀佛的救度是不分大小,不分善惡人品,只要能領納阿彌陀佛的信心即是。

為什麼只憑信心,因為當初佛願就是為了要救度極惡的眾生,為救惡機而發的。

佛知道在五濁惡世,眾生是真正無力思考出離,沒有能力去修出離的行的。

不是你能修行,我只要在旁邊關注,在重要時候拉一把,沒這麼容易。

不要說修行,連能夠認真去想後生一大事,這麼一件事,這種人都是珍貴的。

在這種情況之下的惡世,你能指望他們修行,指望有能力出離,是不可能的。

佛知道這一點,就是專為這樣的眾生發願,要救度這些眾生,應信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