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倚靠的一念,成就這一念為我眾生所倚靠,這是法藏菩薩五劫思惟,兆載永劫修行。

俗語說「靠山山倒,靠人人倒。」一切有為法都不實際,都不可靠、不能靠。

但是靠佛就不一樣,尤其是阿彌陀佛,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所靠的是佛願力。

莊松同行指出,關鍵在這倚靠的一念是佛願成就的,不是我們眾生去發的。

往生成就的信心就是倚靠,眾生得往生全倚靠佛願成就的信心,所以說在佛邊。

就如歎異鈔第一段所說的:

相信依賴阿彌陀佛不可思議之本願,可得救往生。』

得以往生,是因為相信阿彌陀佛的不可思議本願,此本願力可以救我往生。

以莊松同行的行止來哄托信心問題:

『莊松同行是江戶時代末期的人,同時期北陸地區的金澤市,有一位妙好人我們稱M氏。

    他終生都在廣求佛法,可是,他了解到,在金澤地區布教的人雖多,

    但卻連一位真正的善知識也沒有。他就在這種焦急與渴望交集的日子裡生活著。

    後來聽聞四國讚崎的莊松同行是一位善知識,一位真實信心決定的妙好人。

    當他得知後,欣喜若狂,就放下一切,離家遠行到四國,去尋找追求信心之路。

    在一個夏日的午後,來到莊松同行的家,看到有一人躺在榻榻米上,便問:

   「對不起,請問這裡是莊松同行府上嗎?」

    躺在榻榻米上的人,轉過身來看了M氏一眼,懶洋洋地答道:「是啊!」

     M氏一聽便開口自我介紹:

    「我叫做M ,從北陸的金澤來此。因深感北陸之地無透徹了知真實信心的善知識,

    都是惡知識。所以我才老遠趕來,請告訴我一些真實的佛教。」

    莊松又看了他一眼,說:「我不管。」便又轉過身去了。

    這一回答,使M氏大感意外,同時又自我反省,是不是自己不太恭敬。

    今天我放下一切,是為了求教,為了是後生一大事,更應該更恭敬。

    於是, M氏立刻跪伏在玄關地下,再次請求道:

  「我是下了很大的決心,背井離鄉,遠路而來的,請你無論如何,寬大賜教。」

    這一次,莊松依然是那句老話:「我不管。」

    M氏更覺得自己的態度不夠恭敬誠懇,於是再一次落下雙手,頻頻叩頭請法。

    但莊松僅僅說了那兩次話後,便一直沉默沒有任何反應。為何?

    其實,莊松第一眼看見站在玄關外的M氏時,便已看出他是真為後生一大事而著急。

    也看出M氏心中仍有『只要遇到了善知識,就能信心決定』的自力我慢念頭。

    深知,如果不能使他拋卻這種自力之心,便不能信心決定。

    因此,乍聞之下,莊松的一句「我不管」,是何其無情。

    但是,我們應該了解,這正是要人『拋棄自力之心!』的嚴峻說法。

    也唯有曾經突破瓶頸的體驗者,才能洞悉那種求道之癌,而給予妥切的開導,

    否則絕對做不到。

    M氏徹夜請法,恨不能掏心剖腹以證明其誠心,可惜始終不為莊松所接納。

    最後,東方露出魚肚白,黎明已屆,此時的 M氏已經筋疲力竭。 

    雖然得見到莊松,但卻連這最後的期望也落空了。

    心灰意冷的M氏認定除了地獄之外,自己已別無去處。

   『能拯救那種誰都無法拯救,除地獄之外別無去處之人的阿彌陀佛即在此!』

    這一念突然閃現,迅即照徹—— M氏終於信心決定了! 得信的M氏欣喜若狂,不禁手舞足蹈起来。

    得信的M氏欣喜若狂,不禁手舞足蹈起來。

    此時,一直躺在榻榻米上的莊松同行也一躍而起,從屋子裡跳下來說:

   「我敬佩你能聽聞到此種地步!我敬佩你能如此忍耐!」

    其實,在見到M氏起,莊松同行一整夜連眼也未合過,只是默祈佛力加持,

    讓M氏得以突破這最後關卡,進趨不退信心。

     M氏在莊松同行無言說法的引導下,果真達致信心決定。

    回到金澤之後,大顯身手,對佛法貢獻至鉅。 』

信心的一念是體解,是體解佛的救度,有時候用講的無法信入,要自己去體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