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然上人於其間,有一段話,勸導在座的諸學者,應捨自力而取佛願力。
因為釋尊之法,正像之運早過,在此五濁之惡世,連戒行都難持,何況定慧。
當知,於此世、此時,有示現頓悟頓入者,多是權化之示現,無法等同同彼。
應當認清、看清自己,以免自誤,上人說:
『於戲!釋尊出世,濟度眾生,化道遍百億,利益普三千;化緣薪盡,正像早過。
我等受生於五濁六惡之末法,感罪於四生十惡之業道;善根薄少也,根性遲鈍也,
戒行難持,定慧難證。妄寄其分於在世之正機,不可期現世證入;
暗同此身於正像之賢聖,不可恃自力得道。何況,在世之頓悟頓入,
多是權化之示現也;正像之得道得果,恐少實業之眾生也。
不足準望於末代機根,不及比較於當今凡愚者歟!』
持戒難,尤其是現今之世,我們不可以說都沒有能堅持於戒行者,但是一個能,
不能代表所有的人都能持戒,不可以因為真有人能持淨戒,就說大家都可以。
不然就會有人假借能持戒欺騙世人,不能持才是真相,應該讓世人明白真相。
不用在那作不到的地方用功夫,自誤又誤人,及早醒悟,往能夠行的方向走。
知道自力不可為,那就應該在自力行上死心,絕了自力心,這樣對大家都好。
黃上師說死盡偷心,偷心,偷,不屬於自己、不應該是自己的占為己有就是偷。
我能力只能到一,但是為了面子,為了地位,告訴人家我可以到一以上,都是偷。
要老老實實的面對自己,面對事實,弘一法師說老實念佛就是這樣,面對自己。
有很多的人不會知道自己的能力,是帶領他的人告訴他,就是這樣走,
帶領的人應當要以大家的利益為重,不能只顧自己,不然會誤了自己又誤眾人。
要能有成,自利又能利人,只剩佛願力所成就的他力弘願法門,上人說:
『然於彌陀名號者:極善最上法也,雖造罪凡夫,修之得往生;
他力難思行也,雖具縛底下,信之預來迎。此則於念佛有「勝易二義」。』
此念佛名號,佛即攝受的弘願他力法門,就是五逆之機,臨終十念都能往生。
因此上人說,「雖造罪凡夫,修之得往生。」此難思之行也,應當把握。
應信,「信」是此法之關鍵所在,信發願之當下即得往生,往生已成就,一。
信終此一生,即蒙佛之攝取不捨,佛願不虛,不疑不慮,此二也。
信自己當下已經往生,此身已是極樂眾生,報盡即回極樂,不用大佛來迎,此三。
此法門古德稱之易行法,龍樹菩薩判為易行道,此是易也。
當發願欲往生之當下,即由一介凡夫,超脫為極樂眾生,由凡入聖,故勝也。
法然上人稱此法為,「勝易二義」,此乃是真語者,實語者,應當奉行。
此勝之義,為至極之大乘之意,乘者舟船,能載行者,但舟船有大小。
如法華喻,羊車、鹿車、牛車,又出火宅所賜之大白牛車,都屬舟船能載。
今此六字名號,乃萬善所成,集萬得於六字名號,體外無名,名外無體。
集恆沙之功德,全備於口稱之一行,是阿彌陀佛大願業力所成就,能載眾生。
於此三界火宅之內,雖玩忽而妄自身之危,於臨命終時,得善知識勸稱佛亦成。
佛之大願,與萬德於行者,此是他力難思議之巧方便法門,故應信及。
當知,善知識難遇,況臨命終時,眾苦交集,就在一剎那間,要覓善知識更難。
應即於此當下,信入此法,發願往生,即是蒙攝取不捨,不用待善知識。
而此易者,是簡易也,不易也,不論行住坐臥,都可以發願,都是修行之場所。
不用特定之道場,不須特別的儀式,只要至心發願,都能成行,然臨亂時,
散亂心持名欲往生,佛慈悲故,亦能滿足所願,即得往生,應信知,此簡易。
佛願要救度眾生,縱使眾生臨命終時,一心不亂也好,或是散亂心不欲往生也好。
當知佛願已成就,只要眾生信心不變,堅信佛願不虛,佛總是攝取不捨,此不易。
不用如自力行人,心念裡定要修善才能和佛意,故不止罪惡,不息妄念不成。
要得止惡,休息妄念,才能有往生之可能,然惡難止,妄念難除,往生無望。
生死凡夫,無法止惡心向善心,息妄念成淨念,此是凡夫之常態,欲當如何?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