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有大乘行人才能信受奉行,所以稱為深般若波羅蜜。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照見五蘊皆空」。
「照」即觀照般若的照。
「蘊」是蘊藏,遮蓋的意思。
我們剛才說了,人人有佛性,為什麼佛性不顯呢?
就是因為這五樣給遮蓋住了。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蘊是物質這方面,一切萬物。
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嚐、身所覺,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
受蘊,例如,我們現在看見了風扇,看見有一個東西,這個就是色蘊。
我們一看,腦子就有所領受。
內心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來領納樂境(樂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捨受)。
想蘊就是種種思想,當內心與外境接觸時所引起的思想活動。
如了解、聯想、綜合與分析。
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蘊。
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認識,例如上述風扇轉動發聲。
人最初只聽到聲音,隨即知道是聲音,這是耳識。
同時傳達到意,能分別了知這是風扇轉動所發的聲音,這就是意識。
意識是了別,這個了別的念頭相續不斷,似水長流,前浪後浪滾滾不停就叫作行蘊。
所以行蘊以遷流為義。
至於受蘊,當聽悅耳順心之聲就歡喜,聽到刺耳違心的聲音則煩惱。
所以它以領受為義。
受想行識四蘊屬於心的,因為心、身兩方面,心上的障礙更多。
所以五蘊裡,四個說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
只有一個色蘊是有關物質方面的。
五蘊都遮蓋我們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礙。
「照」,無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
我們也念《心經》,也能講經,法師也能說五蘊皆空,但是他並沒有度一切苦厄。
因為他不是照,他是有心叫作想。
觀世音菩薩他是照,他能照見五蘊皆空。
照的意思是離開我們的妄念。
像鏡子照東西一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一根頭髮也不會給你照錯,毫髮不爽。
但是鏡子沒有分別,沒有愛憎,不留痕跡。
照像的底片照了一張,再按一下就不行了,留了痕跡,再照就照重了,就毀了。
鏡子沒有這樣的事,你照一千次、一萬次,都是一點兒也不會錯的,他就是無心。
你這個「像」,你東西沒來的時候,它不會來迎接你。
東西走了以後,馬上就不再留一點痕跡。
這就是它沒有取捨,沒有愛憎。
也不是說白種人我就多照你的優點,黑種人我就不照你的優點,都沒有分別。
它無心,無心所以清楚,這就叫作照。
也就是觀照般若。
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蕅益大師說:
「五蘊無不即空假中,四句俱離,百非性絕,強名為空耳」。
(四句:指把兩個關係項,做邏輯組合時所得到的四個句子。
是一句,不是一句,是又不是一句,不是又不是是共四句。
也可以是,常、無常、常亦無常、非常亦非無常等四句。
百非:指百種否定的意思,也就是說否定所有的執著。
百是舉大數。非者,非有非無等。)
也就是說,五蘊沒有任何一蘊不是空諦,假諦,中諦。
提出五蘊皆空,這是空諦。
但有五蘊的假名,這是假諦。
兩方面合起來,即空即假,便是中諦。
因之它們也就離開了「有」、「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這四句。
既離開了四句,便自然不墮百非。
現稱之為空乃勉強之說。
實際應說是第一義空。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窮困疾厄。
苦有各種各種的苦,基本的,人生有八種苦,生、老、病、死,都是苦。
在母胎的時候很苦,出生與剛降生的時候都很苦,這是生苦。
等到老了,跟老年人談談,也就要訴苦了。
美國人說,兒童像在天堂,老人像入牢獄。
這兒有病,那兒酸了,這兒疼了。
吃東西也不行了,聽東西也費勁了,行走也困難了。
甚至腦力也衰了,好多年青時所能享受的,這時候都享受不到了。
老是一苦。
死是一苦不用說了,說我難受得要死,那就是說死是最難受的。
佛說:如活的烏龜,你把它的殼兒扒下來;一隻活的牛,你把它的皮剝下來。
人之死所受的痛苦是難免的,還有病苦,「病來方知健是仙」。
可見一生病便不是神仙而是受罪了。
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還有怨憎會苦。
這個人就是跟我有意見,怎麼也不行。
偏偏碰到一塊兒,或做你的上級,或做你的朋友,做你的鄰居,甚至於成為你的眷屬。
為什麼有的人離婚,這是怨憎會。
與別人都很好,就是這兩個人要吵。
這是很苦的一件事,怨憎相會。
有的人一生怨憎相會,所碰到的都是不如意。
到處都有人事問題,到處很苦惱,非常苦。
這是八種苦中的一種,「怨憎會」。
相怨相憎,偏偏相見。
有的人最好不見,偏偏天天見面,偏偏要來找毛病。
這是怨憎會,人生不免,知道這個我們就心平氣和了。
「愛別離」又是一苦。
你最喜歡,你最愛的人偏偏要別離。
所以生離死別,死別當然是最後一次。
但是生離的情況大家都會遇到。
相愛的人偏偏要別離。
「求不得苦」,不管是誰,你總會有一件事是你要求而求不到的。
例如成吉思汗,他那麼大的武功,什麼敵人都被他打敗了。
他想求的事情還是求不到。
他想求不死,找多少道士,最後給他做了個結論,這不死是不可能的。
求不得苦,終有求不得的。
一個根本的苦是「五蘊熾盛」。
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蔭蓋了你。
它很盛,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
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
所以稱為八苦,八苦交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