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唯有大乘行人才能信受奉行,所以稱為深般若波羅蜜。

在修行深般若的時候,「照見五蘊皆空」。

「照」即觀照般若的照。

「蘊」是蘊藏,遮蓋的意思。

我們剛才說了,人人有佛性,為什麼佛性不顯呢?

就是因為這五樣給遮蓋住了。

五蘊是色、受、想、行、識。

色蘊是物質這方面,一切萬物。

凡眼所見,耳所聞,鼻所嗅,舌所嚐、身所覺,以及意所想到的東西都是色蘊。

受蘊,例如,我們現在看見了風扇,看見有一個東西,這個就是色蘊。

我們一看,腦子就有所領受。

內心生起一種領納的作用,來領納樂境(樂受)、苦境(苦受)及不苦不樂境(捨受)。

想蘊就是種種思想,當內心與外境接觸時所引起的思想活動。

如了解、聯想、綜合與分析。

而我們這個想是念念不斷的,念念遷流就是行蘊。

識蘊是我們能夠了別、認識,例如上述風扇轉動發聲。

 

人最初只聽到聲音,隨即知道是聲音,這是耳識。

同時傳達到意,能分別了知這是風扇轉動所發的聲音,這就是意識。

意識是了別,這個了別的念頭相續不斷,似水長流,前浪後浪滾滾不停就叫作行蘊。

所以行蘊以遷流為義。

至於受蘊,當聽悅耳順心之聲就歡喜,聽到刺耳違心的聲音則煩惱。

所以它以領受為義。

受想行識四蘊屬於心的,因為心、身兩方面,心上的障礙更多。

所以五蘊裡,四個說的都是心,都是精神方面的。

只有一個色蘊是有關物質方面的。

五蘊都遮蓋我們本性,是妙明真心的障礙。

 

「照」,無心就叫作照,有心叫作想。

我們也念《心經》,也能講經,法師也能說五蘊皆空,但是他並沒有度一切苦厄。

因為他不是照,他是有心叫作想。

觀世音菩薩他是照,他能照見五蘊皆空。

照的意思是離開我們的妄念。

像鏡子照東西一樣,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一根頭髮也不會給你照錯,毫髮不爽。

但是鏡子沒有分別,沒有愛憎,不留痕跡。

照像的底片照了一張,再按一下就不行了,留了痕跡,再照就照重了,就毀了。

鏡子沒有這樣的事,你照一千次、一萬次,都是一點兒也不會錯的,他就是無心。

你這個「像」,你東西沒來的時候,它不會來迎接你。

東西走了以後,馬上就不再留一點痕跡。

這就是它沒有取捨,沒有愛憎。

 

也不是說白種人我就多照你的優點,黑種人我就不照你的優點,都沒有分別。

它無心,無心所以清楚,這就叫作照。

也就是觀照般若。

觀世音菩薩「照見五蘊皆空」,蕅益大師說:

「五蘊無不即空假中,四句俱離,百非性絕,強名為空耳」。

(四句:指把兩個關係項,做邏輯組合時所得到的四個句子。

 是一句,不是一句,是又不是一句,不是又不是是共四句。

 也可以是,常、無常、常亦無常、非常亦非無常等四句。

 百非:指百種否定的意思,也就是說否定所有的執著。

 百是舉大數。非者,非有非無等。)

 

也就是說,五蘊沒有任何一蘊不是空諦,假諦,中諦。

提出五蘊皆空,這是空諦。

但有五蘊的假名,這是假諦。

兩方面合起來,即空即假,便是中諦。

 

因之它們也就離開了「有」、「無」、「非有非無」、「亦有亦無」這四句。

既離開了四句,便自然不墮百非。

現稱之為空乃勉強之說。

實際應說是第一義空。

 

「度一切苦厄」,苦是痛苦,厄是窮困疾厄。

苦有各種各種的苦,基本的,人生有八種苦,生、老、病、死,都是苦。

在母胎的時候很苦,出生與剛降生的時候都很苦,這是生苦。

等到老了,跟老年人談談,也就要訴苦了。

美國人說,兒童像在天堂,老人像入牢獄。

這兒有病,那兒酸了,這兒疼了。

吃東西也不行了,聽東西也費勁了,行走也困難了。

甚至腦力也衰了,好多年青時所能享受的,這時候都享受不到了。

老是一苦。

 

死是一苦不用說了,說我難受得要死,那就是說死是最難受的。

佛說:如活的烏龜,你把它的殼兒扒下來;一隻活的牛,你把它的皮剝下來。

人之死所受的痛苦是難免的,還有病苦,「病來方知健是仙」。

可見一生病便不是神仙而是受罪了。

 

在生老病死四苦之外,還有怨憎會苦。

這個人就是跟我有意見,怎麼也不行。

偏偏碰到一塊兒,或做你的上級,或做你的朋友,做你的鄰居,甚至於成為你的眷屬。

為什麼有的人離婚,這是怨憎會。

與別人都很好,就是這兩個人要吵。

這是很苦的一件事,怨憎相會。

有的人一生怨憎相會,所碰到的都是不如意。

到處都有人事問題,到處很苦惱,非常苦。

這是八種苦中的一種,「怨憎會」。

相怨相憎,偏偏相見。

有的人最好不見,偏偏天天見面,偏偏要來找毛病。

這是怨憎會,人生不免,知道這個我們就心平氣和了。

 

「愛別離」又是一苦。

你最喜歡,你最愛的人偏偏要別離。

所以生離死別,死別當然是最後一次。

但是生離的情況大家都會遇到。

相愛的人偏偏要別離。

 

「求不得苦」,不管是誰,你總會有一件事是你要求而求不到的。

例如成吉思汗,他那麼大的武功,什麼敵人都被他打敗了。

他想求的事情還是求不到。

他想求不死,找多少道士,最後給他做了個結論,這不死是不可能的。

求不得苦,終有求不得的。

 

一個根本的苦是「五蘊熾盛」。

色受想行識這五種東西蔭蓋了你。

它很盛,使你的妙明真心不能顯現。

因此你有煩惱,這是苦的根本。

所以稱為八苦,八苦交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