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明彌陀淨國廣闊無邊。寶樹寶林豈以七行為量也
此牒舉經意,以破古繆解。
此者指一一觀之句,此句云何明國廣濶,謂一一立言,標大樹數多。
下云一一樹(數多)高八千由旬。(三十二萬里之大樹)是大樹數多,國廣可知。
故云此明彌陀淨國廣濶無邊,寶樹下破古人繆解。
言七行者,一行七樹,七行通計四十九樹。
古人解曰,彼國四邊各有七行。(四十九樹四邊總計,一百九十六樹。)
或曰國中處處寶林,皆齊七行四十九樹。
故今破曰:彌陀淨國廣濶無邊,若國四邊,若國處處,豈以七行四十九樹,為限量耶。
(雖說寶樹七重,但應為無數無量,故云一一觀,豈止七行為其量也。)
七七四十九重
此且約七寶,明四十九重。
謂黃金為根,有一樹七重。(如上所示)
於六寶中,隨一為根,亦各自有一樹七重七樹,通計則成七七四十九重。
(寶樹猶諸寶所合成,有的樹可以是純一寶所成,或是二、三乃至七寶共合成。
經上說七寶,有可能是為了順應凡夫人的思惟、見解,所以開為七寶,應是無量。
《無量壽經》對寶樹的形容說:
『又其國土,七寶諸數,周滿世界,金樹、銀樹,乃至,硨磲樹。
或有二寶、三寶,乃至七寶,轉共合成。或有金樹,銀葉華果,乃至,
或有寶樹,紫金為本,白銀為莖,琉璃為枝,水精為條,珊瑚為葉,瑪瑙為華,
硨磲為實。乃至,行行相值,晶晶相望,枝枝相準,葉葉相向,華華相順,
實實相當。榮色光曜,不可勝視。清風時發,出五音聲,微妙宮商,自然相和。』
不是極樂國內只有七七四十九重樹,而應是所見皆如是,而徧滿國土。
寶樹可以是一寶成,乃至眾寶所合成,在視覺上,使往生者開神悅體。
樹是一行一行的整齊的排列,連枝條都整整齊齊的,不只是枝條,連華葉都是。
佛形容的行樹,要如此的整齊,想是順應我們此方世界的園林狀況。
我們此界有些精美的花園,數目要能整齊劃一,顏色要能相配合,造成視覺之美。
有的樹要成為圍牆之功用,樹的外觀就要修剪整齊,樹枝不可以有突出,要修剪。
有花朵,開的花朵要能配合環境,要能相順,不可以雜亂,就是要有美感。
這些都是凡間花園的人工美,極樂國土的寶樹,一一合乎當時的凡人要求而更美。
就是要讓凡夫欣悅極樂,在環境上以最美的方式呈現,以合乎凡夫人的美感。
如果佛是出生於現代,那形容國土之美,園林樹木的美,應該會有另外方式。
但是應知,極樂世界的殊勝及美,是佛的願力成就,為合乎往生者之美而美。
今天往生者的眼光如何變,極樂世界就是如何的美法,合乎眾生心故。
極樂國土不只是莊嚴,更是廣大不可限極,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經說:
『其佛國土,自然七寶,乃至,恢廓曠蕩,不可限極,悉相雜廁,轉相間入,乃至,
清淨莊嚴,超踰十方,一切世界,眾寶中精。』
國土之廣大,不可限極,都是自然七寶所成,又眾寶之精之微妙,超十方國。
極樂世界不只是國土廣大超十方國,國土上眾寶莊嚴也超十方諸國,更重要的,
極樂國中諸往生者,功德智慧,所受快樂,亦超踰十方世界。
不只是是覺得開神悅體,經上說,見都能成就,樹都能說法。
此乃阿彌陀佛之本願力成就,圓滿功德成就,故十方諸佛共讚歎,共勸生。)
或有一寶為一樹者等
此遮伏難。
難曰,既許七寶互換為根莖等,隨能飾七寶,所飾自七樹,則七樹為一行,
七行四十九樹,古人以七行為七重行者,便親文理,何破之為。
遮曰,寶數豈局七耶,或一寶為一樹,乃至千萬億無量不可說寶為一樹,
如是寶樹,其數無量,而根莖等七數常定,是名七重,非以七行,(七七四十九樹)
名七重矣。
言想者未閑真觀自在隨心
想者思惟假想觀也。
言真觀者,正受觀也。字書閑者習也。
既閑真觀,其觀熟來,則見淨境,自在隨心,而今未然,故云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