讚云正道大慈悲出世善根生淨光明滿足如鏡日月輪
四句讚文出論偈中,就中初二句。
讚樹體無漏言正道者,正平等義,並法性平等,本離空有邊邪名正。
道能通義,中道實智,能通法性,故名為道。
從此正道所發,自他同體慈悲,稱大慈悲,此則正道之大慈悲,依主立稱。
其實正道大慈悲三,其體是一,性具天德。
此大慈悲,能令眾生出離世間苦集之善法故,名出世善。
(論註言,起清淨土,出于三界是。)
所言根者,能生之義。此大慈悲出世善法,能生淨土,故名為根。
言生者通能生所生,出世善根是其能生,淨土所生。註文可見。
今言寶樹是從正道大悲無漏善根生,故無漏為體。
(論註說,此二句名莊嚴性功德成就。論註云:
『佛本何故起此莊嚴,見有國土,以愛欲故,則有欲界。以攀厭禪定故,
則有色、無色界。此三界皆是有漏邪道所生,長寢大夢,莫知悕出。
是故興大悲心,願我成佛,以無上正見道,起清淨土,出於三界。
性是本義,言此淨土隨順法性,不乖法本。事同華嚴經寶王如來性起義。
又言積習成性,指法藏菩薩及諸波羅蜜積習所成,亦言性也,是聖種性。』
《無量壽經》說法藏菩薩於世自在王佛所發願,誓要救渡眾生。
論註解釋說,於當時所悟無生法忍,爾時所證之位名聖種性,於是發四十八願。
發願後,即修起此淨土,即是安樂淨土,又稱為極樂世界。
此是彼因所得,今於此果說因,是故名為性。
又所言性為必然義,也是不改義。如海性一味,雖眾河川流入,其味仍一,
海之味道不隨彼河川之流入而改其味道,故名不改。
又有如人身,性不淨故,種種妙好色香美味,入身皆為不淨,所謂入喉三吋即不淨。
然,安樂淨土諸往生者,無不淨色,無不淨心,畢竟皆得清淨平等無為法身。
正道大慈悲出是善根生者,平等大道也,極樂世界生者,都咸同一類,形無異狀。
因是平等大道,所以名為正道。平等者是諸法體相,以諸法平等,故發心等,故道等。
以道等故,大慈悲等,大慈悲是佛道正因,故言正道大慈悲。
阿彌陀佛的前身法藏菩薩,為悲愍眾生故,起大慈悲心,論主讚言正道大慈悲。
此土為一切愛欲所左右,眾生沉淪於愛欲中,故有欲界。
或有雖離愛欲,但耽於禪欲,以禪欲為樂,無法自拔,此皆是邪道,有漏之法。
曇鸞大師說,長寢大夢,莫知悕出。還是做大夢,還是耽於欲樂之中,不求出離。
《宗鏡錄》說:『化人問幻師,谷響答泉聲。欲達吾宗旨,泥牛水上行。』
人生如夢,是個千秋大夢,沒有醒來,所做的事,有如幻化的人和魔術師的對話。
泥牛,泥土捏的牛,泥土入水就會化掉,所以不能入水。
今天你想要了達佛法的真宗,以有為的知見,想要了達無為的佛法大意。
就有如一隻泥土捏的牛,進入了水中,牛也了不可得,泥也了不可得。
是夢,曇鸞大師說長寢大夢,夢中被老虎追,不需要進入夢中打老虎。
夢是虛妄的,夢中的老虎更是不實的,不用入夢,就如泥牛,不是真的牛。
不需要入夢中打老虎,叫醒就好,泥牛是土,入土化為泥土,泥土是本性。
本來就應該是覺得,但是我們還迷者,覺者是佛,迷者是眾生。
佛就是悲愍迷著的眾生,成就淨土,要我們往生,往生後一切就好講。)
淨光明等二句,取形相功德文,以讚寶樹光明功德。
淨光明者,依報莊嚴,一一自體,皆具光明,其光從佛純淨無漏悲智所顯發,
故名淨光明。
言滿足者,究竟果報,所感光明,無闕故名滿,無乏故名足。
如鏡下舉喻,輪者圓滿義,非止日月,兼通鏡喻。
論註不釋喻鏡輪義,今謂鏡自體,滿足淨明德。(故名鏡輪)
以喻依報一一自體滿足鏡光。故云如鏡。
雖喻鏡自體滿足淨明德,而在黑闇中,不可見其相,故取日月自體常恒滿足光明,
以喻依報一一自體,常滿足淨光明,故云如日月輪。
問:今所釋經文,唯言一一樹高八千由旬,何讚寶樹光明德耶。
答:下文廣說寶樹光,且如寶樹菓花,化成無量寶蓋,大千世界一切佛事,
十方佛國於蓋中現,故今預舉讚其德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