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余曰:符籙家有云:不會書符,被鬼神笑;此有秘傳,只是不動念也。
執筆書符,先把萬緣放下,一塵不起。
從此念頭不動處,下一點,謂之混沌開基。
由此而一筆揮成,更無思慮,此符便靈。
凡祈天立命,都要從無思無慮處感格。
這是符籙家的話,一個符籙家所畫出來的符不靈,沒辦法使鬼神、鎮鬼神,可笑。
要先定,要一念不生,一張符就要在這不起一念之下完成,這張符才靈。
要在定的功夫下,完成的這張符,才能使鬼神、通鬼神、鎮鬼神。
佛法講戒、定、慧,是稱為三無漏學,是無漏的學,這無漏功德、福德才能積的住。
常常把功德掛在嘴邊,要做功德,要修功德,這修的功德要有一個容器裝。
我們人就是那容器,可是這容器要完好,不可以漏,漏了這功德就留不住。
積功德就如同存錢,每天一百一千一萬的存,但是要守得住,守住才能成財富。
每天存一萬,但是要花掉兩萬,非但守不住,更要花光老本,這就是漏財。
更得也是一樣,要守住,俗話說,一把瞋火,燒盡百年功德林,說火燒功德林。
要生氣,這生氣就是瞋,瞋是火,要不生氣就要忍,就要戒壞脾氣。
戒的功夫到,脾氣就不火爆,甚至能夠視而不見,你壞你的,我不裡。
這就是定的功夫成就,定的功夫成,慧就發出來,有了智慧,就更能清楚。
畫符籙就要定的功夫,有了定的功夫,可以成就,感格天地,這符就靈了。
雲谷禪師告訴了凡先生,就是這種真誠的心,無思無慮的心境,這祈求就成。
教了凡先生持咒,目的就在於去除妄想,不教他念經,因為經中的話會讓他分別。
每一部佛經都講道理,都有意思,了凡先生是讀書人,不可能讀了以後不去思惟。
雲谷禪師要教他的是清淨心,所以教他持咒,咒語字面上沒有意思,無法想。
所以教他持咒,不要胡思亂想,就是一直的持,這也是一種因人施教。
持咒可以得定,先師就講過他的經驗,他原先持長咒,而且持的很長久。
蓮師馬王金翅鳥的咒就罪少持了二千萬遍,這是當時解放軍要入北京城前持的。
當初解放前,到處混亂,為了眾生,為了全北京城的人,他與同門師兄弟發願持咒。
持蓮師馬王金翅鳥的咒,持咒是用來對治中斷魔的,所以持此咒防佛法中斷。
當時北京的人口有二千萬人,十個師兄弟平均,每人兩百萬,共二千萬遍。
先師為了怕其他師兄弟沒念足,所以就自己一人念了二千萬遍。
這二千萬遍念完後,這咒念得純熟,隨時都可以念,而且一念就很定。
一次生病,生病就是痛苦,這一痛苦,咒也持不來了,念了前句掉後句,痛啊!
生病後就自我檢討,這咒太長的關係,所以就改持短咒,就容易了,病痛來了還能持。
自力行人念佛就是這樣,把佛號當咒語持,六字怕太長,改念四個字,好持。
就是為了求定功,求得一心不亂,這樣臨命終時,可以依此定力蒙佛接引。
自力的念佛行人也還知道,往生與否全仗佛力,所以他們還是求佛接引。
他們認為佛願說至心信樂願生,但是《阿彌陀經》說一心不亂,要如此啊!
這叫做死在句下,死在這『一心不亂』的一心下,認為是要有定力,要定的功夫。
要信佛願,但是每一個人的信心都不一樣,因為都是自力,自己的願力。
法然聖人對此信心說:
『所為信心各各不同,此約自力,智各別故,信亦各別,信各別故,
行亦各別,行各別故,果亦各別,真假佛土業因千差,往生見土,容亦萬別。
所謂信心無異無別,此約他力,言他力者,阿彌陀佛本願增上緣力是也。
一切眾生,乘本願力,皆希得生,故曰莫不以本願力,為增上緣得生彼國。
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佛無異,是知,果報既無殊異,生因信心,起各別哉。
何為生因,明信佛智,稱彼名號,是為生因,真實報土,不容他因,非無因生。
本願名號,正定業故,佛力所施,是謂佛賜。』
引了這麼一大段話,因為是字字珠璣,應拜讀再三,自力他力,果報千差萬別。
自力行人,用自己的智慧去思考佛願,去發信心,所以智慧不同,信心也別。
信心是往生的因,因不同,果報也不同,所以說真假佛土,業因千差,果亦萬別。
要說信心無異無別,乃是他力信心,他力信心者,阿彌陀佛所發的信心。
阿彌陀佛於因地時,所成就的信心,為度眾生故,所發願成就的信心。
阿彌陀佛把此信心賜與信心行者,所以行者的信心全是佛所賜,故一定相同。
一切眾生,乘阿彌陀佛本願成就的信心,往生佛所成就的佛土,各各相同。
因為信心相同,信心是因,因相同故,果報定同,故往生之報土相同,應知。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