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次互攝門者,法藏心願固無礙,以無礙辯才說心中所願,說願亦無礙,

故曰無礙誓願。無礙故一多相融身土相攝,以土則願願皆國土莊嚴,

故云四十八願莊嚴起;又以佛則願願皆佛之果德,故云四十八願酬因之身;

又以攝生則願願皆為眾生,故云四十八願攝受眾生,又云一一誓願為眾生故。

如是四十八願互攝互融不可思議,何以凡夫有礙心計無礙佛智乎!

次攝歸門者,四十八願雖廣,悉歸第十八願。故玄義分云:

四十八願一一願言稱我名號等,以第十八願為正因願,餘四十七為欣慕願,

為使眾生生彼國建餘願。然則餘四十七皆歸正因願,而成選擇願心,應知。

四辨次第者,不可思議四十八願無窮無極,何論次第乎?

然依緣起門,則不次而次第宛然。今約受化邊辨之者,第一先誓往生人所居之淨土,

土已成則誓生之得益,第二至第十一願是也。得益所究竟必至滅度為極,

餘神通、相好等皆必至滅度分相而已也。已至滅度則契佛所證,即光壽無量願是也。

從眾生言之,則必至滅度,從佛言之,則光明壽命,故知三願雖異其所證是一也。

宜哉!小本眾生所證同佛壽,故名阿彌陀,當知必至滅度上徹無三惡趣等諸願,

下通光壽願。又佛光壽無量通無三惡趣願,貫滅度願,

而主伴同一涅槃無量光明土也。已光壽無量共眾生成阿彌陀,此中自含三無量,

故小本云及其人民無量無邊等。次誓聲聞無數,是人民無量一分也。次誓眷屬長壽,

此得無量所證故也。人民悉入彌陀所證了故。次有不聞惡名願,此乃大義門功德,

至于彼岸究竟一乘無有二乘、三乘,但是一乘清淨眾也。此願亦通上諸願,可知。

如是大益何由得乎?故次有十七、十八願,如是自利利他圓滿功德,

悉攝名號與之眾生,故第十七願名往相回向願。眾生聞其名號,生涅槃國者,

第十八願也,是名往相信心願也。此願亦徧上諸願,謂由此願故,

使眾生生無三惡趣之土,不更惡趣,具相好,現神通,而得滅度,入光壽海故,

是以此願特為最勝矣。凡四十八願中,於初十八願,彌陀心中所願盡極矣,

已下諸願皆分出於此中,至下可知。法藏菩薩發願之始末,於于此乎滿足矣。

言其次第,粗如是耳。

問:一切諸佛皆無不成就無量大願,今佛何特成四十八願耶?

答:《群疑論》會此難以藥喻,可往見矣。

今謂:此亦一往耳,理實彌陀本願超數限,其說四十八願者,性海緣起法門也。

然則一願成,則無量願成,一多相即不可思議,但從利益便宜說四十八而已。

經曰緣致滿足無量大願,一切菩薩聞說四十八願而滿足無量願,

明知四十八願含無量大願,可知矣。

第七明真假分齊者,古人曰:約佛智見則真假一致,若約機見,則真假炳如焉。

謂如十一、十二、十三、十七、十八、廿二願唯真實,如十九、二十願唯假也,

所餘有屬真者,有屬假者,有俱通真假者,如無三惡趣等是也。若約佛邊,

則四十八願皆真實,為入第十八願說餘願故。(《要解》)

師說云:今家六八願中,選五願以為真實,是四十八願之肝要者也。

餘諸願離此五願而各自論之則皆為假,何足稱超世無上,若諸願來入五願,

則皆成真實,方得超世無上之稱。如無三惡趣願,若合必至滅度,

則為佛德所融成真實,若不然而各自但守方便,何可稱超世無上乎!

例如天台所謂四眼,依佛眼皆為佛眼,不爾四眼各守自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