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觀無量壽經》所講的,韋提希夫人的境遇,就是逆順的接受態度。

夫人受逆子知迫害,王夫為逆子所關閉幽禁,並且不給飲食令他致死。

韋提希夫人設法拯救,卻遭到禁閉,並差一點被殺害,所幸大臣救援而罷。

感到這人生是苦,求佛指點,能求生到一處無憂惱處,因而廣開一代淨土之教。

這是一種最直接,最究竟的解決法,因為如此將一勞永逸,知道是苦盡甘來時。

之後的韋提希夫人,也如同凡人一般,過著平靜的日子,當然他知道此報盡後當往生。

後來他兒子因殺父,現世受花報,報有果報花報,有如開花結果,先開花後結果。

阿闍世王因殺父,現世受花報,全身生瘡,其痛無比,其臭無比,沒有人敢靠近。

結果還是他母親,韋提希夫人親自照料,清理傷口,照顧其飲食,完全是一位慈母。

當時的夫人,是一位往生已經成就的行者,也沒有神通自在,與一般人一樣生活。

現在的人對往生好像有些誤解,好像人死了後叫往生,這有些誤解。

當然死後是往生,但是不是往生到極樂世界,是往他的業報該去的地方去投生。

人死後都將隨業而轉,業重的先遷,今生和累生所積的是下地獄的業就往地獄。

所有的人都一樣,念佛往生也是如此,因為佛的願力加於你,佛願力重故先遷。

善導大師說:

『言弘願者,如大經說,一切善惡凡夫得生者,莫不皆乘阿彌陀佛大願業力,

     為增上緣者。』

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業力,加在你的業力上,佛的大願業力大而強故先遷。

弘願是阿彌陀佛的大願,所有的願與佛願比,佛願最大。

所有的佛成佛都有發願,但是所有的佛願與阿彌陀佛的願比,阿彌陀佛的願最大。

故稱阿彌陀佛的願為弘願,一切善惡凡夫得往生極樂世界,皆是乘阿彌陀佛的願力。

往生是淨土法門的用語,是往無生無滅的淨土受生,就是往生到極樂世界。

如同韋提希夫人蒙佛救度,於說《觀無量壽經》時已經蒙佛救度,已經往生。

但是她還是凡夫身,沒有任何的神通,在《涅槃經》時就可以看出來。

阿闍世王生病,大臣建議看各種外道師,後來由他同父異母兄長耆婆建議求佛。

韋提希夫人當時只能照顧他兒子阿闍世王,沒有任何的能力,可以醫治他。

經說不退轉,一定可信,是因為阿彌陀佛的攝取不捨故,絕對是不退轉。

是因佛力故不退轉,不用與不退轉的菩薩連在一起,好像應該神通自足。

往生是一念信心成就,當下即蒙佛的攝取不捨,也就是當下即成就往生。

所以往生是人還活著,還是活生生的一個人,還是有七情六慾,沒有死。

眾生都是貪生怕死的,很少有人能視死如歸的,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經上說已發願、今發願、當發願,欲生阿彌陀佛國者,即得往生,住不退轉。

如果說往生就是死,這樣講起來,沒有人敢發願要生極樂國土了。

這一發願就馬上死,還得了,我還有很多事沒有完成,不可以死。

這易行道的易行,就沒有人敢去信了,佛不會這麼的發願的,佛沒有發空願的。

你的日子還是照樣過,你這業報身該活多久還是照常,沒有受影響。

但是你知道,你相信,無論我將來怎麼的死,我死後一定是往生極樂,這是佛願。

往生全仗佛願,我們眾生方,也就是機方,就是全憑信心,信佛願的救度。

就是這樣的信心,如果壽命只有十天,這信佛救度的心就保持十天。

如果十年,那就保持十年,一百年,仍然是一百年,因為是佛所賜,佛願加持故。

信心決定的行者,深信往生必定,今生是沉淪的凡夫身,在娑婆世界的最後身。

所以今世的任何榮辱、好壞、善惡,都會是用平常心看待,能夠與人為善最好。

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這句話是出在坤卦,也就是第二卦,君子體易而用之。

《易經》的該文是說:

『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弒其君,子弒其父,

     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辨之不早辨也。』

有一點必須清楚,所說的善,並不是修橋鋪路,布施等,佛經講得很清楚。

佛說十善業,是不造十惡業就是十善,沒有講說一定要布施等才叫善。

布施等是六度萬行的功課,不是十善業,這一點必須清楚。

況且有人一邊殺盜淫等十惡常犯,另一手卻修橋鋪路,大做布施,這與善不合。

積善要從心做起,所謂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要先誠誠懇懇的由心做起,改變自己,由心地改起,心正了,看事情也正了。

看實情正了,做起事情也一定正了,這才是根本,由正心出發,才是積善。

那些布施等是情,我們要做,但只能是隨緣,不可以強求,先正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