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經是古代先民的智慧,先王聖人觀天象及地形,觀萬物鳥獸等的文路,
與地之合宜,以遠近諸象,取其陰陽之象而造八卦,相傳是伏羲氏所畫。
《易源奧義》這樣說:
『以天地陰陽剛柔之氣,必交合而後生物,必進退而後運其初本。』
天地間之陰陽、剛柔之氣,所謂同性相斥,異性相吸,陰陽相吸交合後衍生。
如同男女結合,或動物的雌雄交配,植物的雌蕾為雄蕾的花粉授粉,
會繁衍下一代,這是天地間必定的道理,冬天將盡,寒氣退了暖氣來了。
這種進退,本就是周而復始的,又說:
『右先天數者,無極而太極,先天數取純一不雜之意,以九數為則,故數起于一。
一即三,三即九,九即一,故起于一而極於九為老陽。老陽數老,可致神極,
神極必變,故曰《易》。』
由無極而太極,本是純而不雜的,數以九為極,以一為始,從一開始起,
到了九就是頂了,不能再進了,所謂物極必反,到了九再進就返回一,這就是易。
所說的《易》者,變易不窮,冒天下而言也,可為天地準。
周文王取而效之,以元亨利貞代表,元如春季,亨為夏,利為秋,貞為冬。
春為一年之始,萬物初生,故稱為元,亨為亨通,夏季萬物滋長,欣欣向榮,為亨。
秋季萬物已長成,正是收成之時,有收穫故利,又收穫須利刃,故為利。
冬季萬物蕭條,是休養之時,又萬物收成後應予貞藏,已利滋養,故為貞。
貞下起元,冬天過後,又是春季,故曰貞下起元,又貞而復元,此周而復始。
文王師法伏羲氏,以乾為天,為三連,所謂三者,為天下之大本。
以無極而太極者,乃為乾坤之元也。八卦之畫卦法如下:
☰乾三連,本一進二,成三畫。
☱兌上闕,本二進二,成四畫。
☲離中虛,本三進一,成四畫。
☳震仰盂,本四進一,成五畫。
☴巽下短,本五退一,成四畫。
☵坎中滿,本六退一,成五畫。
☶艮覆碗,本七退二,成五畫。
☷坤六斷,本八退二,成六畫。
周文王又依八卦,倆倆成雙,衍成六十四卦,
的目的是教人「趨吉避凶」是常數是定數。《繫辭》云: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因而重之,爻在其中矣。剛柔相推,變在其中矣。
繫辭焉而命之,動在其中矣。吉凶悔吝者,生乎動者也。』
剛柔乃是立本,變通則是因時而趨。爻是效此者,象是像此者。
爻象動於內,而吉凶見乎外,故功業見乎變,聖人之情見乎辭。
這些都是講易的一些道理,是漢文化的精華,先聖人閔念人民教導人民之法。
了凡先生被孔先生算定後,這二十年間是不增不減,相符一絲不錯。
這也是不大平凡,一般人總會有所增減變化的,如起一善念、一惡念。
但是了凡先生不一樣,他被算定後,由一開始的不大信,到完全相信。
從此以後就不做善事,也不做惡事,就任命運來運作他,始終保持原樣。
所以他的命還是能保持得相當準確,沒有任何的變動。
但是,雲谷禪師告訴他,吉可以趨,凶可以避,就是說,可以變得,可以爭取的。
我們應知,佛說諸行無常,是生滅法,所以一切的苦樂得失等境界,都是變動的。
會因個人的言行、思惟而有所轉變,有如算數之加減乘除,是變的。
就算是同樣的苦境界,各人的思惟不同,領受痛苦雖同,但是感受卻會不一樣。
同樣的苦,一個以是如是因故得如是果,我自作自受,欣然領受者,他的苦是一次。
領受了苦,知道這一苦果已受,趕快停止這苦果將要再造的因,了結這惡果。
一個認為是禍從天降的人,不知如是因,得如是果報,受苦時,埋怨在心。
恨天地不公,怨加害人惡毒,一定要加倍償還,如是惡果結惡因,
將成為將來的惡果,將加倍加害於今天加害於你的人,如此因果糾結無有了時。
這一切的得失苦樂的境界,其實都是非常的活,都是可變的,隨各人的心轉。
你願意在這惡的因緣上糾纏,或是趕快離開,都由你自己決定。
碰到境界來,以正面積極的態度面對,一味的逆來順受也不見得對。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