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14 欲顯此意,故釋云:  

  「以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言「無上信心」者,即是他力之三信也。  

  次言:

  「說種種方便,教門非一」者,諸經隨機之得益也。

  凡夫若無所辨別,則難得他力之信心。

  然,聞自力難成之時,他力之易行亦被相信;

  聞聖道難行之時,淨土之易行亦被相信也。

從此就方便而釋也。

此者前引《般舟讚》之大須慚愧之下文也。

中有二段,今亦有分釋。

初,以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者:

隨自意之實益,即二尊善巧方便令我人獲得他力之信心也。

言以自力之信心為有上,以他力信心為無上。

三信者:

本願之「至心、信樂、欲生」之三心,而三心者信心(任憑)之一心。

示「三心」是一之「信」,而言「三信」也。

以三心即為一之信心者,是局於本流,而他流者未曾有也。

後,從教門非一起者:

是隨他意之假益,即釋尊為引吾人入他力之淨土門,說隨機諸教之謂也。

諸教隨機者:

一代之說法,初從《華嚴經》,終至《涅槃經》。

八萬四千之諸教者,非釋尊出世之本懷,皆是隨逐未熟之機緣而調誘之方便。

然佛意者,在他力易行之彌陀法,諸自力法者,為入他力之方便說也。

此處二段,名有「種種方便」之文字,字雖同,意則別。

前者,言二尊多劫之間護念眾生,遂令得「無上之大信」,是以二尊之善巧為「方便」。

後者,言釋尊所說之聖道諸教為方便。

自力之諸教者,顯入淨土門之權假法,所說之諸教為方便。

言凡夫若無左右辨別,雖於了解故,為淨土而說聖道也。

「自力難行」與「他力易行」,對說之意者,明二門異趣。

教格隨別,令知自力難行之難度,令信他力易行之堪得也。

佛意固在彌陀法,為誘諸機,為令知自力不堪,故說諸餘之經,以此言,示方便非一也。

(所講的自力行,就是除了完全他力的淨土門外,都稱為自力。

 很多念佛行者,講就一定要念到一心不亂,不然就危險。

 這樣的念佛行,也算是自力行者。

 應知,我們捫心自問,我們現在的每一句佛號,都真心?

 每一句佛號都是真實心中所發出來,不夾絲毫雜念?

 這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這樣的自力行是不可靠的。

 一般講的自力是聖道門,依佛所說經典,佛所教導的修行方式修行。

 《首楞嚴經》講修行會經過的魔障,稱為五十陰魔。

 五陰,色、受、想、行、識五陰,每陰有十合五十。

 修行人在修行時,必定會通過這五十種境界、阻礙。

 《首楞嚴經》告訴我們每一個陰魔的境界,要如何避,都如是說:

 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有五十個關卡,每一個關卡都不可以作聖解,受聖解即著群邪。

 連最後兩個,成阿羅漢、辟支佛都要離,是多難的修行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