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二祖文,何以真假同名報耶。
答:真身土酬真實願。(第十八願)權假身土報方便願。(十九、二十)
因願之義同故,真假同名報,真佛土文示斯義云:
真假皆是酬報大悲願海,故知報佛土也。
問:就報中分真假者,似我祖私創,將有據然耶。
答:二祖文,曾示斯義。安樂集引授記經云:阿彌陀佛入涅槃後,
彼國眾生一切無有覩見佛者,唯有一向專念彌陀得往生者,常見現在不滅。
諸行往生者,見彌陀入滅,現入滅者是化身土,念佛往生者見常在不滅,
常住不滅者,是真報身土。此乃就報中分真假之證。
今章下文引受記經竟,云彌陀定是報,縱令後入涅槃,其義無妨者,
是示相承樂集釋義,今章文云:報身兼化共來授手。
所謂報身者是報中之真,化者即是報中之假。
又如疏四明往生因,雜行為疎,正行為親。疎行所生,報中之假。
親因所生,報中之真,義既如斯,何恠我祖。
云何得知。如大乘同性經說。西方安樂阿彌陀佛是報佛報土。
初句徵起,如下引證,證文有三,須知大旨。
諸師判彌陀為應化身土。
今欲破彼成立自義,故先援引同性經文,證明唯報非化之義。
諸師於此應疑難曰,同性經說,真報固然,是登地人所能感見,
凡小三賢安得往覲,欲遮此難故,引大經以證明別願所成報身土。
下談五乘託佛願故齊入報者,始於此耳。
諸師應復作疑難曰,諸佛各有報化身土,報攝登地,化引凡小。
諸佛既爾,彌陀亦然。同性經所說是其報身土。
大經所說酬因身土,是其應化,攝凡小故,兩經義異。
何得牽合證成唯報非化義耶。
欲遮此難故,引觀經報身兼化,來攝凡小,證明其利物異通總報身。
大旨如斯,餘臨文辨。
同性經文如諸記解。取要言之,釋迦世尊,因智通菩薩請,現佛自果報土。
(經言佛自剎,則是真報土。)告菩薩言,阿彌陀佛,龍主王佛,寶德佛等,
皆在如是清淨剎中。成正覺者,悉是報身。出穢土中,八相作佛,諸如來悉是應化。
今意此文證唯報義。
雖言淨土,若在化土,(同居淨土)現作佛者,猶是應化。
今說彌陀在真報土中成佛,故云彌陀報佛報土。
問:如應身先有穢土,出現其中八相作佛,今說阿彌陀等淨土中成佛者,
為先有淨土往而成佛否,若有則應前佛所成,非是彌陀自成淨土。
豈有寓他佛土,自得作佛之理,若先無,則何說淨土中成佛耶。
答:經文似言土先成而佛後,然其理實成佛同時,自然所成,自果報土。
何者法界本來淨土,唯由無明見穢土相,無明窮盡自得作佛,
同時自感成本法界淨土,如維摩說,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中陰經說一佛成道觀見法界,艸木國土悉皆成佛,亦此義也。
但對應身穢中成佛,說報身如佛淨土中成佛,非先有淨土,
往而得作佛,何謂寓他土自得成佛耶。試問眾會,如今日人,
願生安樂得成佛者,為寓他土得作佛耶。若爾成佛無自成土,
永為彌陀國裏一民,如是成佛有何益。
(往生極樂世界是要成佛,成佛,成無上正等正覺,就是成就菩提。
菩提、菩提心,就是大悲心,救度眾生出苦的心。
到了極樂世界目的是要成佛,成佛的最主要目的是度眾生。
如果成佛不是要度眾生,那根二乘有何分別。
乘,車乘,承載,小乘就是承載的工具比較小,有的就只能載自己。
所以佛說是者為自了漢,阿羅漢是自了漢,只能度自己,不敢度眾生。
到了極樂世界,有些菩薩還沒成佛就到十方世界度眾。
這些菩薩到了極樂世界,披阿彌陀佛的弘誓為鎧甲,保護自己。
因為蒙佛的保護,然後乘佛的願力,到十方世界去救度眾生。
這都是我們要到西方極樂世界的目的,為了度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