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命之義,亦復如是等者以下:
以喻合法,此處所舉歸命之釋者是通途之說,非別途之談。
別途之說者,如前屢此引宗祖聖人與中興上人之語:
「命者:敕命、教命之義。
歸者:歸依、歸順之義。
順佛之敕命,依靠信托之義,即是一任佛力之信心之意也。」
今釋者:
「命者:壽命。
歸者:歸還。
以眾生之壽命歸還彌陀之壽命,即捨眾生之身命,屬於彌陀之無量壽命之意。」
(歸命與南無是同意語,歸命是漢義,而南無是梵語。
南無可以義譯做:敬禮、歸命、歸敬、救我、度我等等之意。
此南無歸命是釋尊一代教的根本,如果沒有南無歸命,佛教將成為學問。
佛教的流派很多,各宗各派對歸命的解釋,因為出發點不同,有不同的見解。
如果要一一列舉各派別的解釋不大容易,但可以用三種見解來分別統攝。
所說的三種歸命觀,依見解出發點分:解、行、信三種見地。
依梅原真隆所講之《正信念佛偈講話》解釋:
『一、從解的見地說:歸命就是「觀念的還元」。「歸」是歸還,「命」是命根。
就是說將我們微少的生命,歸還於佛的覺悟大生命之意。
翻我們微少在迷的主觀,而還元法界的根本主觀。
者即是宗教究竟的境地。
亦是以此做歸命的意義。
在日本的淨土教中,如西山派的見解即屬此意。
顯意之《竹林鈔》說:
「淨土門的歸命是捨生死無常的生命,而歸無量壽覺涅槃常住的本家」。
像這樣是表示著其風趣之一般。
二、從行的見地說:歸命就是「進修的趣向」。「歸」是歸投,「命」是身命。
歸命即是歸投身命,眾生向佛拋出身命而希求救護之真切態度。
在淨土門中,像鎮西派是屬此。
了慧之《選擇大剛鈔》說:
「我在彌陀法中,譬如盡此一命全無後悔,是故以命而歸向。」
這樣是表示著此種的色彩。
三、從信的見地說:歸命就是「絕對的隨順」,「歸」是眾生的歸順,
「命」是如來的敕命,我們親鸞聖人的立場就是屬於此種。
聖人的《尊號真像銘文》說:
「歸命就是南無,所謂歸命就是隨順如來的敕命。」
又說:
「南無是歸命,歸命就是隨順釋迦與彌陀二尊之敕命。」
此即是仰納如來真實言教之信心,又是仰合著如來教敕之純真的依憑。
又是不論生死都一任如來之絕對的隨順。
從上述三種見地即解、行、信的立場而觀察體感之時,自然各有各的風趣。
在「解」即是還元的歸命,
在「行」即為趣向的歸命,
在「信」即成隨順的歸命。』
若以宗教的本質來說,是要絕對救度的純他力才合適,這個歸命才是活潑的。
也只有隨順的歸命才是純然實現著宗教完全的意義,為什麼呢?
愚惡凡夫仰著「絕對救度的本願」,如實隨順如來,依絕對的信心,才能覺醒。
救度的門扉,不是以「解」的鍵能開,亦不是以「行」的手力能開。
解脫的聖扉是從內面開出來的,這就是他力迴向的開展,
適合這他力迴向的「信」正是宗教純真的轉機。
親鸞聖人說「歸命是信心」即是說「信心是隨順」才能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