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41 此佛之心者,以大慈悲為本故,以度愚鈍眾生為先故,

  稱念名體不二之正覺故,佛體亦赴於名,名具體德故,

  雖是淺識平信之人,稱念亦得往生也。

  然下根之凡夫故,漫然平信亦不可得,

  聞開其理之時,方始發起信心也。

以下者廣顯念佛之行相,

其中此一段者直明,次之一段「雖念佛不得往生者」((42)-(45))等之下,

對明如實不如實,於後「故顯機法一體之念佛三昧」等之下((47)-(58))者釋成也。

卻說,初直明之中,先明所念之德,於後示能念之相。

所念之德之下「故」之言有四,

此四故字,詳顯「法體之義相」,以教令能念者無顧慮之處也。

其義者:

一,佛之心者以大慈悲為本,故

  以度愚惡眾生為先。

(此有所證,以善導大師於《觀經四帖疏》玄義分,提十證云:

 第一如觀經云。佛告韋提。我今為汝廣說眾譬。

  亦令未來世一切凡夫欲修淨業者得生西方極樂國土者。是其一證也。

  二言如來今者為未來世一切眾生為煩惱賊之所害者說清淨業者。是其二證也。

  三言如來今者教韋提希及未來世一切眾生觀於西方極樂世界者。是其三證也。

  四言韋提白佛。我今因佛力故見彼國土。若佛滅後諸眾生等濁惡不善五苦所逼。

  云何當見彼佛國土者。是其四證也。

  五如日觀初云。佛告韋提汝及眾生專念已下乃至一切眾生自非生盲,

  有目之徒見日已來者。是其五證也。

  六如地觀中說言。佛告阿難。汝持佛語。

  為未來世一切眾生欲脫苦者說是觀地法者。是其六證也。

  七如華座觀中說言。韋提白佛。我因佛力得見阿彌陀佛及二菩薩。

  未來眾生云何得見者。是其七證也。

  八次下答請中說言。佛告韋提。汝及眾生欲觀彼佛者當起想念者。是其八證也。

  九如像觀中說言。佛告韋提。諸佛如來入一切眾生心想中。

  是故汝等心想佛時者。是其九證也。

  十如九品之中一一說言為諸眾生者。是其十證也。』

 故知,佛心是以度愚、惡眾生為主,再及於大、小聖流。)

 

二,以度愚惡眾生為先,故

  稱念名體不二之正覺。

(為度愚、惡眾生,故知該等眾生無力出離,更無法發起純淨的一念信心。

 所以將歸命的信心納於正覺的佛名,成就名體不二的 南無阿彌陀佛給眾生信持。)

三,稱念名體不二之正覺,故

  佛體亦赴於名,而名具足體德。

(名以招德故,稱佛名必能招佛體之全體德性,以佛名具足全佛之德。

 故稱念名體不二之正覺佛名,必能招全佛德之佛體。)

四,佛體亦赴於名而名具足體德,故 

  淺識平信之人,稱念亦得往生。

(佛名具足佛體之德性,故稱名亦具足佛體之全部德性。

 以具足佛全體之德故,稱佛名具佛之全德,故決定得往生。)

聞其理開解之時,方始發起信心者也。

 (信心有三種:

  一,仰信:由自力心思考,而發起之信心。

  二,解信:由自力心研究類推,而發起之信心。

  三,證信:與佛願心感應道交,蒙佛親手救度(往生)或光明攝取等。

    從佛力發起之真實信心,即大經所言之明信佛智之信心。

    是他力迴向之信心,即得往生住不退轉的信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