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常值佛世
常以四事供養恭敬一切諸佛。
唐譯云:然彼菩薩能以上妙衣服、臥具、飲食、醫藥,盡形供養一切如來,
得安樂住。(文)
《十地論》明三種供養:一利養供養,謂衣服臥具等;二恭敬供養,謂香華幡蓋等;
三修行供養,謂修行信戒等。(文)此中舉四事攝餘。
四結歎
如是功德不可稱說。
唐譯云:如是種種圓滿善根,非以語言能盡邊際。(文)
惟夫法藏菩薩,世世生豪福尊貴之家,上供養恭敬一切諸佛以上妙四事,
下教化安立無數眾生,住於無上正真之法,如是種種圓滿功德,
實非以言語可盡邊際,故云不可稱說耳。
二身形奇特三:一身報微妙,二德用難思,三結歎。初身報微妙者:
口氣香潔,如優缽羅華。身諸毛孔,出栴檀香,其香普熏,無量世界。
容色端正,相好殊妙。
宋譯云:作法苾蒭行菩薩行時,口中常出栴檀之香,身諸毛孔出優缽羅花香,
其香普薰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那由他百千由旬,有情聞此香者,
皆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文)
口氣香潔者,遠離麁言,修習善語之華報。
《應音》十二:氣,息也。芬馥為香,清淨為潔。
如優缽羅華,《琳音》三(五右)云:嗢缽羅華,唐云青蓮華,其華青色,
葉細陿長,香氣遠聞,人間雖有,唯無熱惱大龍池中有。或名優缽羅,聲傳皆一也。
(文)唐、宋云口中出栴檀妙香,與此相反。
《珠林》四十九引《百緣經》:長者有一子,從口出優缽華香,父母立字名栴檀香。
又《大莊嚴論》香口比丘緣云云。毛孔出栴檀香,持戒、禪定華報也。
栴檀是樹名,如《略箋》。
容色端正,相好殊妙者,忍力精進,和顏愛語之華報也。
宋譯云:色相端嚴,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悉皆具足。(文)
唐譯云:隨所生處,相好端嚴,殊勝圓滿。(文)
二德用難思
其手常出,無盡之寶。衣服、飲食、珍妙華香,繒蓋幢旙,莊嚴之具。
宋譯云:復以一切珍寶莊嚴,兩臂手中恒出一切衣服、一切飲食、一切幢幡、
一切傘蓋、一切音樂,乃至一切最上所須之物,利樂一切眾生,令發阿耨菩提心。
(文)
唐譯云:又得諸資具自在波羅蜜多,一切服用周遍無乏,所謂諸寶香花、幢幡、
繒蓋、上妙衣服、飲食、湯藥,及諸伏藏珍玩,所須皆從菩薩掌中自然流出,
身諸毛孔流出一切人天音樂,由是因緣,能令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眾生等,
安住阿耨菩提。(文)
此乃從手中自然出一切依報供具,供養諸佛,利益一切眾生,妙用不可思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