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平等覺經》云:「聞說淨土法門,歡喜踴躍,身毛欲豎」者,
非漫然之歡喜。
「欲勵於我出離之行,亦無道心,亦無智慧,缺於知目行足之人,
唯沈三惡火坑之身,想或願或行,皆從佛體成就,
而成就機法一體之正覺故。」,歡喜之餘欲踴躍也。
大經所云:「爾時聞一念」與「聞名歡喜讚」者,即同此意也。
非除去他所,見聞頓知是我往生已成就之名號,是我往生已成之尊形。
謂「聞名號」,「見佛像」。 領解此理,謂信知本願也。
此下者,舉經釋之文證明聞名號之相,以揀前文無宿善之聞不具足。
而示宿善開發之機如實聞信之相也。
(《無量壽經》最新的一部會集本,會集者為夏蓮居老居士。
中國民國初年的一位佛教界的大修行者,大成就者。
當時稱南梅北夏,為當初成就最高的兩大居士。
南梅,梅光羲,李炳南老居士的老師,北夏,就是夏蓮居老居士。
夏老居士的學術、修行成就又高於南梅,後來在北夏處學法,稱夏老居士為師。
肯用功夫,知見又高,一生治學、修行都很嚴謹,先師稱其不欺暗室。
律己很嚴,家居時,雖然是自己一人,除了衛浴或是更衣,不袒胸露背。
貢嘎上師到漢地,見到他,就要把法傳給他,可知他程度之高。
第一次知道了淨土法門,他自己一個人關在家裡,一邊自言自語一邊笑。
說:這下我有救了!這下我有救了!
一位禪、密功夫具佳,感應到觀音菩薩現身傳授觀音法的修行者。
在第一次接觸到淨土法門,才真正知道他出生死有希望。
這對一般的我們這些具縛凡夫,是一個警訊。
告訴我們,就是所學又精,用功又勤的修行者,沒有淨土法門,出三界,難!
並且告訴我們,我們何等的幸運,能接觸到淨土法門。
尤其是,這唯是他力,完全佛力的無上法門,是多麼慶幸 南無阿彌陀佛。
《平等覺經》云:
「欲勵於我出離之行,亦無道心,亦無智慧,缺於知目行足之人,唯沈三惡火坑之身」
這缺於知目行足,佛家把智慧看做眼睛,沒有智慧就是沒有眼睛。
所以禪宗祖師對修行,知見有些成就,有所悟的人說:
具隻眼,開了眼了,已經有了一只眼睛,可以多多少少看的清,分辨是非好壞了。
所以說眼睛很重要,所謂參方要有參方眼,看教要具看教眼。
祖師說:貴不貴在你修行的工夫,貴在你的眼。
所謂圓人,就是開大圓滿見的人,大圓滿見的見是開的。
圓人修一天的成果,不圓的人要修一劫,叫一劫相倍。
阿彌陀佛,看到眾生在六道生死中沉輪,痛苦萬端。
想說叫醒我們,對我等勉勵出離,以便離苦得樂。
可是我等是,一群沒有道心,也不會又不想修道,沒有出離心的眾生。
沒有智慧,缺乏真知灼見的慧眼,又沒有行的能力,只有沉輪於三惡道的份。
想想看,我何時有想出離的心?世間雖不是絕對好,但是還可以,有好多想要的。
有很多好友,山水風景也不錯,還有很多景色還沒有看到,這就走!不甘心。
但是三界是火宅,沒有一處是安全的,不出離,太危險了。
《妙法蓮華經》講三界是火宅,長老要自己的孩子出來,沒有人肯。
所以用羊車、鹿車、牛車來引誘他們出來,離開火宅。
羊車、鹿車、牛車代表三乘,喜歡小乘給小乘,喜歡大乘就給大乘。
這裡,是阿彌陀佛,是佛發願賜給我,把行付予我,帶我出離。
我們只要聞信阿彌陀佛要救度我們,我們的往生事業就已成就。
不管是聞名、見佛像,我們都應該理解,是我們往生已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