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自覺覺他覺行窮滿。名之為佛。言自覺者。簡異凡夫。

此由聲聞狹劣唯能自利闕無利他大悲故。

初三句總釋,言自下別釋。

言自覺者,佛自斷惑離生死縛故名自覺。(簡異凡夫)

異凡為苦集縛故,云簡異凡夫。

此由下,明聲聞自覺一分同佛。覺他大悲不得同佛。此者指上自覺之義。

言狹劣者,以對廣勝,諸佛菩薩,志念普度一切眾生,其心廣勝。

二乘不顧度他人苦,其心狹少鄙劣,故云聲聞狹劣。

自離苦集,是名自利,自利自覺,分得同佛。

下云佛說此四果人,與我同坐解脫床,是不遮有小悲。

故云無大悲,既無覺他大悲,故不得同佛也。

言覺他者。簡異二乘。此由菩薩有智故能自利。

有悲故能利他。常能悲智雙行不著有無也。

教他悟道是名覺他,異二乘闕利他,故云簡異二乘。

此由下,明菩薩能得自覺覺他俱分同佛。

言有智故能自利者,大智能達萬法真如,自離生死,故云自利。

言有悲故能利他者,大悲能度眾生妄見生死眾苦,故云利他。

常者,有謂相續不斷義者非也。今謂常者同時之義。(悲智同時雙行名常)

譬如有人安臥寶閣,夢殊死難,發聲驚喚,傍人自知彼身本安,

而為愍以救夢中苦,諸佛菩薩度生亦然,大智達眾生生死即涅槃。

大悲度妄想所見生死苦悲,智相即,同時(悲時常智,智時常悲。)雙行。

故云常能悲智雙行。思益經一云。佛不令眾生出生死,入涅槃(智達生死即涅槃故)

但為度妄想分別生死涅槃二相耳。(悲度安想所見生死)此亦示常悲智雙行。

廣如大般若經四百六十三說。

言有無者,生死名有。(情有苦樂染淨相故)涅槃名無。(理無生死苦樂相故)

智故不著生死之有。(簡異凡夫)悲故不著涅槃之無。(簡異二乘)

仁王經下云:『在有常修空,處空常萬化,雙照一切法。』

此文明常悲智雙行,不著有無之義,可見。

言覺行窮滿者。簡異菩薩。

此由如來智行已窮時劫已滿出過三位故名為佛。

言覺行者,指二覺(自覺覺他)行,行名進趣。

此約因位,菩薩所修二覺功德,漸進趣果,故名為行。

覺行既進至極,是名為窮。毫無所欠,是名為滿。

二覺行德窮滿稱佛,簡菩薩未得滿,故云簡異菩薩,此者指上覺行窮滿。

言智行者,指覺行,自覺實智,覺他權智,其智行德已進至極,故云已窮。

言時却者,三無數,如前既辨。

言三位者,指上凡夫二乘菩薩。

言出過者,出超出也,過勝過也。

問:如淨影嘉祥疏文作三覺釋,全同今疏,與楷定義有何異耶。

答:彼此疏,語同義異。先辨異者,諸師所解,三覺之義,偏屬釋迦,何以言之。

  嘉祥疏云。佛說是能說,觀下是所說。台影同之,其文可見。

  但指釋迦為能說佛,則其三覺之義,亦局屬釋迦耳。

  今家能說佛通二尊,則三覺義亦通二尊,通局之異,如斯應知。

(菩薩者具云菩提薩埵摩訶薩埵,今從略,稱之為菩薩。依《佛地論》有三釋:

 『一菩提是所求佛果,薩埵是所化眾生,即悲智所緣之境,從境立名故名菩薩。

  二菩提是所求果,薩埵是能求之人,能所合目,故名菩薩。

  三薩埵此云勇猛,謂於大菩提勇猛求,故名菩薩。等等,

  諸菩薩有三大事名摩訶薩:

  一者數大以無量故。二者德大謂住大乘遊大乘等。

  三者業大,謂息眾生諸苦惱故,利樂有情是菩薩業。』

 菩薩修習萬行,證入一如際故名菩薩。一如就是真如,就是實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