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二十九‧誦佛經法願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辨才智慧者,

不取正覺。

初得名,一名受法令得辨慧願,(義寂)二名四辨無礙願,(憬興)

三名持經必得辨才智願。(良源)今可名誦佛經法願。

明所攝者,自下二願菩薩功德所攝也。

次參考者,唐譯云:國中眾生,讀誦經典,教授敷演,若不獲得勝辨才者,

不取菩提。(文)餘譯闕此願也。

次明願意,有說:此約真土菩薩,真土大士隨應演說二乘三乘法,而化益眾生矣。

化土菩薩雖非全無智慧,不得佛智,故云皆無智慧。

而今願乃真土大士,得佛一切智故,圓具三智故,四辨八音自在無礙濟度無究耳。

(《義記》、《渧記》並同)

有說:此願明化土相,承前見道場樹願來,謂於彼道場下七寶講堂處受經法,

受持誦讀諷誦持說,由讀經得辨才,故從本以誦佛經法為願體,而雖得智辨未無窮,

故次誓智辨無窮,經次第得無窮者,是從化入真相而已。(《會疏》及師說並此意)

問:淨土亦有色經卷耶?

有曰:結集經卷局穢土,恐文散失故,彼國聖眾記憶不失,無有經卷。

闇誦經法必應有也。(《梵響》引元祖義)

有云:諸佛所說自有常法貫攝義,通名經典而已。(《會疏》二義中初解)又可。

如海雲聞大經,彼亦例之。(後義)

有云:因順言之,彼土精華莊嚴無盡,何無黃紙朱軸,如彼無闇亦說燈火。

又解:彼土不可有色經卷,如來常住說法故,言讀者,暗誦耳。(望西)

《義記》云:若者不定之辭,若得色經,則受持讀誦,或聞說法,則暗誦受持云云

《渧記》云:彼土教主常住說法,無有色經卷,雖然,彼土莊嚴無盡,

欲見即現無盡色經,是不定故云若耳。(文)

此會合了惠、《義記》也。

唐譯若字,有於得勝辨才上,故為此說耳。

師說曰:舊解紛紜,皆不順文。按漢譯(二之廿左)云:

阿彌陀佛輒隨其本宿命求道時,心所喜願大小隨意為說經,輒授之,

令其疾開解得道,皆悉明慧各自好喜,所願經道莫不喜樂誦習者,則各自諷誦經道,

通利無厭無極也。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諷誦經道,通利無厭無極也,

諸菩薩阿羅漢中有誦經者,其聲如雷聲。(魏本云諷誦)有說經者,如疾風暴雨。

(魏云持說)時諸菩薩阿羅漢,說經行道皆各如是,盡一劫竟,終無懈倦時也。

(吳譯上卅二同)

此明化土相,化土或見佛滅,故有經卷讀誦持說。

又《觀經》明二大士為說甚深十二部經,例知于此。若約真土,報身常住不滅,

故永無此事。今承前願誓彼化相,何其無經卷耶!思之。(已上)

今云:《覺經》願成文云:諸菩薩悉皆卻座聽經,聽經竟,則悉皆諷誦通利。

故知彼國非如此土經卷,佛說經聲名句文為經體。(師說)今亦從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