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善義》中引《平等覺經》,取意云:
「若人聞說淨土法門,即悲喜交至,身毛欲豎者,當知此人,
過去已曾修習此法,今日重聞即生歡喜,正念修行必得生。」
今文亦引取意。
淨土法門者:即第十八願之名號法。
非漫然之歡喜者:言聞佛願力歡喜踴躍,身毛欲豎,非同輕輕之歡喜。
道心智慧並缺,不堪自力修行,必墮無間之身,頓得願行具足之大利者,
偏為機法一體之名號即正覺之威德,
而深心聞信佛願之生起本末故,歡喜踴躍也。
此非不如實聞,是如實之信者,以此可證也。
知目行足者:
《十住論》云:
「智目行足到清涼地」
目能引導,足能行運,智如目,行如足,智行並具出離三界到達菩提也。
三惡火坑者:
《觀經四帖疏序分義》云:
「凡夫障重妄愛迷深,不謂三惡火坑闇在人之足下。」
《觀經四帖疏定善義》云:
「六賊相隨,三惡火坑臨臨欲入。」
此以三途之苦境,喻入火坑也。
《大經》云等者:文出於善導大師之《往生禮讚》,
二文皆讚述《大經》之意故,以釋文為經文而引證也。
以此文而推,言「踴躍」亦是一念歡喜之義,可知非漫然之喜也。
開解名義,切實引在我身,安住於往生定得之心,而歡喜之形容也。
非除去他所等者:
非與我無干涉而致之各別故,背於機法一體之義也。
即知「所聞所拜」是「我往生成就」之「名號覺體」者,可言「見佛聞法」也。
(用才市同行的詩來表達一個受救度者的心情:
「我受你誠心膜拜,膜拜我,令我得救。大恩難報呀!南無阿彌陀佛。」
「若欲膜拜祢的尊容,不妨先自我成佛,以南無阿彌陀佛之身受膜拜。
鴻恩難忘呀,南無阿彌陀佛。」
「瞧啊!阿彌陀佛即此。南無與阿彌陀佛即南無阿彌陀。
如來呀!我竟有如此發現!何等地興奮啊!」
「如來啊!請讓我追隨吧!如我是南無,你便是阿彌陀。我與你即南無阿彌陀佛也」
「我的貪欲已被攝走,世界是我的,彌陀啊!
我被你攝走了一切,僅僅留存了你的名號,南無阿彌陀佛。」
所聞的,所拜的,就是我往生的覺體,南無阿彌陀佛六字。
才市同行說:若欲膜拜祢的尊容,不妨先自我成佛,以南無阿彌陀佛之身受膜拜。
但是要如何能夠自己成佛?要先往生,要先蒙阿彌陀佛攝受不捨。
才市同行知道,才市同行是一位已具足信心的行者,故知道成佛在望。
古人說:萬般皆不在,只有業隨身。
人死後,縱使你富甲天下,富可敵國,也是不可能把財富帶到來生。
成吉斯汗功業彪炳,創立了橫越歐亞大陸的空前大帝國,想長生不死。
求諸於全真教道士丘處機,丘道長也只能如實告知,求長生不可得。
才市同行說:我被你攝走了一切,這一切當然是『只有業隨身』的這一切。
『如我是南無,你便是阿彌陀』是承擔,是當下承擔。
往生已辦,就等著時間到,就回西方極樂世界,做佛,做阿彌陀佛。
所以才市同行說,如我是南無,你便是阿彌陀。
而我確說:如我是阿彌陀,你便是南無。形影不離的 南無阿彌陀佛。)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