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國土清淨願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初得名者,一名國土光色徹照願,(義寂)二名形色功德,(憬興)
三名土如明鏡願,(靜照)四名淨如明鏡照見十方願,(智光、良源)
五名國土清淨願。(了惠)今據第五名也。
明所攝者,智光為菩薩功德願者不然,今經及唐譯、《悲華》同為國土功德故。
宋譯眾生覩者生希有心者,因舉其得益而已。餘諸師皆攝國土功德,今亦準之。
此三十一及三十二兩願,并國德所攝,而從上國土難量願來,故并是真土之勝相也。
次參考者,唐譯云:國土光淨,遍無與等,徹照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
如明鏡中現其面像。(文)
漢、吳兩本並闕此願。
宋譯云: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悉能照見無量無邊一切佛剎,.
眾生覩者生希有心等。(文)一二並國土功德所攝也。
次明願意者,上雖誓國土不可思議,統御十方超勝諸佛之義未彰,是故今興此願,
誓統收十方,即國土清淨,廣博嚴淨,而十方世界於中現,以鏡喻顯其義。
經云:恢廓廣蕩,不可限極。唐譯言威德廣大清淨佛土,《論》是云量功德。
宋譯廿五云:所居佛剎廣博嚴淨,光瑩如鏡,悉能照見無量無邊一切佛剎。
十方諸佛國盡是法王家,以鏡顯此義耳。
然義寂云妙色功德,憬興云形相功德,了惠判為地功德。
《會疏》:願求其相(形相、妙色、地是淨相)攝其體德,(清淨性是淨體)
是故今文正在相清淨。
今謂:此願顯體量,(清淨性量功德)蓋為彰土界清淨廣博,普攝諸佛國土,
說明鏡喻,非顯形相妙色,思之焉。
後解文者,國土清淨者,清淨功德性功德顯國土體性,徹鑒無垢,而十方國土,
如在於中,故言清淨也。
又唐譯云:國土光淨,遍無與等,徹照無量世界。亦是光明清淨也。
韋提選擇自此而入,故曰諸佛國土等,無量光土中之諸佛而已。
皆悉者,《會疏》有二義,後義為勝矣。(皆悉者約所照,謂國界無邊,皆能照現,
無有不照之土,故名皆悉。彼言方丈之所包容,在狹而廣,覈求果報,
豈若在廣而廣耶是也。
照見十方一切等者顯量德,即廣博嚴淨也。
十方一切等者舉所照世界。
不可思議者,如《會疏》(四十三左)引《華嚴》、《瓔珞》云云。
諸佛世界者通淨穢,如《論註》下(十六)云:
此莊嚴事如淨明鏡,十方國土淨穢諸相,善惡業緣,一切悉現等。
又上(九)釋地功德云:願我國土地平如掌,宮殿樓閣鏡納十方,的無所屬,
亦非不屬。(文)
《梵響》云:國土清淨總統依報,照見十方通淨穢,淨土恒現,穢土隨望云云。
今謂:依正不二蓮華藏世界也,又隨凡情,則淨穢差別,若約佛德,
則差別當相全清淨句,真實智慧無為法身也。
猶如明鏡等以喻顯,明鏡喻安養,普收見十方世界喻見面像也。明鏡喻其例多,
如《華嚴》及《十住斷結經》、《正法念經》等云云。(《會疏》五(四十四))
問:與見諸佛土願(四十)何差別?
答:彼約菩薩欲見,此約自然國德。又彼隨所有別相見之狹也;此約土界廣大寬也。
又下含容今普收,即無量光明土之相也,雖取喻同,其義各別也。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