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下文言(第(16)段取意之文)
「阿彌陀」者即他力「弘願之法體」,言弘願之法體者即「正覺之體」也。
阿彌陀佛之「正覺」者,是眾生「往生之願行」。
(當聽聞到阿彌陀佛時,眾生應知道,那是我等往生之願行已成就。
眾生不應懷疑,我等能否往生,應該自我檢討,我是否具足信心。
佛成就的信心,眾生只要領納即是,不用做作,不用添加絲毫。
應知,十劫前,佛已成就我等往生之願行,只因我等不信。
也只因我等不信,不肯領那佛之大恩,故多流轉沉淪十劫。
故今天既然已知,就應該不疑不慮的領納,往生極樂。)
而此覺體即願行,顯現於眾生,成作信,成作行,令往生淨土也。
下文第(56)及(57)云:
「我等雖今日今時得遂往生,非是我心之賢明,能稱念佛,能信他力之心功。
是勇猛精進修行之佛之功德,於十劫正覺之剎那,已成就於我等之處而顯現引入也。」
「覺體之功德,雖同時成就於十方眾生之身上。
而有昨日顯現之人,亦有今日顯現之人。
已今當三世之往生雖然不同,弘願正因之顯現引入故。
佛之願行之外,不要在機上別加一個信心與一個行也。」
(是孝子、是賢子、是逆子、是惡子,都是佛的親子。
孝子、賢子,聽話、有智慧早就到西方極樂世界,成佛回來救度我們了。
留下來的是逆子、惡子,佛還是要抱在懷裡,慢慢教導,用全部的愛心。
《大般涅槃經》上,佛對一闡提的態度也是如此。
雖然一短點善根都沒有,下了地獄,佛還是和他一起下地獄,陪他,安慰他。
無時無刻,就是想在他身上陪養出任何一點善根。
《妙法蓮華經》羊車、鹿車、牛車的比喻就是一種。
三界如火宅,大火都快燒到身體了,住宅裡面的人還在玩,還不知道逃。
做父親的再怎麼講,就是不肯逃出來。
只好用羊車、鹿車、牛車來引誘他們出來。
告訴他們我有這般的玩具,你們快出來玩,這些都要給你們。
在做父親的心裡,只要你們出來就好,再多的玩具都可以供給。
在眾生的想法裡的逆子、惡子,佛的親子,佛還是一樣的呵護。
不止關心,經上說,"每天來看數千遍",表示時時不在關注。
一天24小時,是1440分鐘,每分鐘最少來看一次。
為的是要看這個親子,有一分一毫善心生出,以便加強培植。
要有可以培植的心土,不是一片火海,才能種植下佛的信心善根。
所以當是一片火海時,佛的工作只能是滅火。
當整片是硬石塊,或是混凝土時,佛的工作只能是清除。
因為火海、硬石塊、混凝土是無法種植的。
所以佛說,閻浮提眾生,指我們這個世界的眾生剛強難化。
依《大悲蓮華經》講,我們這個世界,五濁惡世,眾生是很難度化的。
除了釋迦牟尼佛外,沒有一尊佛,在因地發願時,發願要在此成佛度眾的。
釋迦牟尼佛承阿彌陀佛的願,助阿彌陀佛傳化往生之願已成就。
宣導流布阿彌陀佛的願力,共勸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如關注體弱、惡劣之親子,無所不用其愛心,只為救度其親子。
眾生應知三界如火宅,無一處是安全之處,而尋出離,猶如救頭頂之著火。
眾生更應體會佛之慈悲,欣然接受佛之救度。
應知,唯有佛之救度,才是眾生出離三界的唯一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