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講求的是「信」,離開了信字,我們只能說是在研究學問。
信不具足就沒辦法再進一步到「行」了。
信不具足,在《涅槃經》的解讀是叫一闡提。
就是斷善根的人,又稱為斷佛種性。
請有心於出離三界苦海的同修,深深體會。
人要愛護自己,只有先護好自己,然後才有能力、資格去講照顧他人。
愛護自己就要用心的、老老實實的、明明白白的知道,
什麼是真真正正的我自己可以做到,這樣對我最好的。
別人對你說的謊話,你可以判斷而不接受。
你自己對你自己說的謊言,有很高的比例你會「吞」下去。
還有你的知見,使你認為這樣是可行的。
佛對聲聞說法,說四聖諦:苦、集、滅、道。
說人生是集合了眾苦,如果要出離就要修道才能滅這苦。
所以首先要知到我們到底集合了那些苦。
最粗淺的是: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五蘊熾盛苦。
因為一出生,人就一定會面對老,很有可也會有病痛,但是一定會有死。
在一生中,父子、夫妻、親朋、好友等等,有的可以很好的跟我們相處。
但是常常的,我們會有一些很不好相處的人,處處找我們麻煩的人。
我們又不得不和他相處在一起,最常見的是夫妻關係。
現在的夫妻關係,雖然說佳偶不少,但是怨偶也很多,所以離婚率一直居高不下。
他們天天都要見面,除非離婚,但是一有了小孩那更遷扯不清,這叫怨憎會。
我喜歡的人,卻一定要跟我分開,叫愛別離。
更常見的是,有的夫妻,我們稱之為歡喜冤家。
一見面就吵,在任何事情意見都不同,又不肯妥協,也互相不讓步,怨憎會。
叫他們分開吧,又是你想死我了,我也想死你了,又是愛別離。
古人說,人生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以人知者無一二。
不要看人家光鮮亮麗,吃香喝辣的,其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求不得。
其實上面所講的,從生老病死,到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它是有源頭的。
它的源頭是因為我們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在起作用,無法平息。
因為五蘊的熾盛,才會引出上面所談到的七種苦。
當人死後,這一輩子就結束,不管這輩子做為如何,沒有回頭和彌補的機會。
亡者將隨著累生和今生所造的業流轉,那些業重的就遷引往那裡去。
之所以流轉,是因為五蘊在起作用,貪戀著色欲,
十二因緣,是緣覺修的法,從無明開始,因為無明,沒有智慧。
對五蘊的當下生當下滅不知,而產生貪愛,覺得是自己所有,而起行而流轉。
十二因緣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
緣於無明(貪、瞋、癡等煩惱)產生行
(因無明而造作諸業,此時業力招感,在一片黑暗中見所感之業的光)
緣於行因而產生識
(業識,因業之招,見今生父母行淫而產生淫愛,抱父親則成女胎,抱母親則成男胎)
緣於識而產生名色(已經入胎了,離開了中陰(中有)身,是物質和心理)
緣於名色而產生六入(胎已成形可以分辨出眼耳鼻等,屬眼耳鼻舌身意)
緣於六入而產生觸(胎兒已經出生,已經與外界接觸)
緣於觸而產生受(已經五六歲,有苦、樂的覺受)
緣於受而產生愛(已經知道分別好壞十幾歲階段,知道什麼是喜愛的了)
緣於愛而產生取(已經是成年了,會追求有所造作)
緣於取而產生有(已經有了家室,會取財物回家給家人,再造業因)
緣於有而產生生(又再受身)
緣於生而產生老死(再造來生的老死)
緣覺於十二因緣任取一項,斷了該項就可以了生死出三界。
這些難題我們可以處裡的很好嗎?
真心的、老實的回答自己,我可以做到。
如果不行,就該捨棄,死心塌地的依靠佛的願力,捨自力取佛力。
人身難得今已得 佛法難求今已求
淨土難信 請勿錯失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