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蓋緣我等凡夫,心暗識劣事,於近習不能知遠大之域、幽微三境,才見非常之事便疑而不發信。」

 

因為我們凡夫心暗識劣。

束於近習。

就為這一生中近幾生中的習氣所束縛住了。

比如,剛講完《金剛經》。

可人家要是罵你一句,你馬上就動火了。

這就是咱們的習氣。

《金剛經》講「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人家罵你,可你要這樣想:

誰罵我了?

哪有人罵我呀!

他罵的是誰呀?

黃念祖?

沒有黃念祖他罵誰呀!

這不就解決了嗎!

可對此,一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人家罵你,你馬上火氣就來了。

這是無明習氣造成的。

因為有這個習氣,所以不知道自心的遠大。

其實,自心的心量、自心的智慧和十方諸佛相等。

而我們這一念是殊勝功德不可思的!

不是其他功德所能比的。

 

「才見非常之事,便疑而不敢信。」

 

稍微有一點點的不如意,於是就不信了。

那麼應該怎麼辦呢?

 

「所以凡夫只當確尊佛言。」

 

所以我們應該確確實實地聽佛的話。

《阿彌陀經》告訴我們:

「有世界名為極樂,其中有佛號阿彌陀……」

叫我們信、叫我們念、叫我們發願。

咱們就照佛說的做。

 

「佛以大慈悲心大智慧心說誠實語絕無虛誑。」

 

因為佛是大慈悲心哪。

能捨身飼虎、割肉喂鷹。

這樣慈悲,多劫以來都是這麼修行的。

而且是大智慧。

九十五種外道學遍了,超過一切學問。

佛的智慧是大智慧,說的是誠實語。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異語者、不妄語者」

真實不虛的話,沒有一點虛妄。

 

「佛言不信何方可信乎?」

 

佛的話你要不信,你還信什麼呢?

所以我們有時候,雖然道理不能懂,咱們只要能信就成。

有的道理很深,我們慢慢的才可以懂。

有的能懂,那就好極了,那麼我們先要信哪!

 

「所信佛言凡有二門,一信其理二信其事。」

 

信佛的話分成兩類:

第一是信他的理;第二是信他的事。

我們面對一切問題,它都有理、有事。

信他的理信什麼呢?

 

「信於理者,信我心便是淨土,我性便是彌陀也。」

 

信我心就是淨土,我性就是彌陀。

所以,密法就是,一旦修法他自己就證本尊了。

比如我修觀音,觀音就在修法……這就把這個理和事結合起來了。

所以我們也應該這麼信:

我心就是淨土,我的本性就是彌陀,這叫信理。

什麼是信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