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至善財童子遍參知識。而德雲比丘、解脫長者、裨瑟胝羅居士、俱以念佛一門而得解脫。】   

    善財童子五十三參。 

    咱們是居士林,居士不要氣餒。 

    當然,我們對出家大德一定要恭敬,但是居士也不是要自暴自棄自餒。 

    五十三參的五十三位善知識裏頭,在家人是多數,有國王、有外道、有居士、還有妓女,都是在家人。 

    真正的比丘、比丘尼,在五十三參裏頭是次多數的,多數是在家人。   

    底下引了三位五十三參中的善知識。 

    根據他們對善財的介紹,讓咱們知道念佛報身、化身的功德。 

    第一位介紹的是德雲比丘。 

    第二位是解脫長者,長者就是居士,年長、富有、德高稱長者。 

    還有裨瑟胝羅居士。 

    三位中二位是居士,一位是比丘。 

    此三位都是依念佛一門而得解脫。 

    首先介紹德雲比丘。   

    【如德雲言:「我得自在決定解力,信眼清淨,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具清淨行。 

    往詣十方一切國土,恭敬供養一切諸佛,常念一切諸佛如來,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   

    德雲比丘說:我得自在的解力,而且是決定的解力;不是那些含含糊糊,自己也不大信得及,像是對又像是不對,不是決定的解力;而是自在的決定的解力。 

    「信眼清淨」,對於物質形色的鑒別靠眼,對於事理方面的取捨靠信,可信才取,不可信當然捨棄了。 

    所以「眼」很重要。 

    開悟之重要就在此。 

    開悟了他就「具眼」了,他就有眼睛了。 

    我們也稱智慧為眼,般若如有目,不然就如盲。 

    如盲而領了一群徒弟在一起修行,就是古人所說:「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一個瞎子領著一群瞎子,大夥一塊入火坑。 

    所以要具眼,眼很重要。 

    參方需具參方眼,參善知識,得有參方的眼睛,否則你參訪誰呀? 

    看教要有看教的眼,看什麼書,各種註解很多。 

    現在書多得很,盡信書不如無書。 

    什麼書你都信,還不如沒有書。 

    所以學佛、看教、參訪善知識,都需要有眼。   

    德雲比丘有決定的解,所以信眼就清淨,眼睛很明很亮,明察秋毫,善能抉擇,所以「智光照耀,普觀境界、離一切障」。 

    看一切境界,不於境界中發生障礙。 

    不是現代所謂的眼通、透視。 

    此指一切都能知道它的根本、照見五蘊皆空。 

    不是透視眼,看到你肉身內部,這眼還是糊塗眼,五蘊對他一點也不空。 

    「善巧觀察、普眼明徹」,又是「眼」,用善巧來觀察一切,普看一切,故名普眼。 

    又極明徹。 

    所見一切都是法身,沒有不是法身的。 

    於是所行沒有不清淨的,由於有清淨信眼,故能「具清淨行」。 

    此一段就是念法身佛的境界。 

    底下就念報化身佛了。   

    「往詣十方一切國土」,到十方的一切國土去,去「恭敬供養一切諸佛」。 

    「常念一切諸佛如來」,老在持念佛的名號與功德,於是「總持一切諸佛正法,常見一切十方諸佛。」 

    這一段就是念報化身佛。 

    這不是阿羅漢境界。 

    阿羅漢不知他方佛,他只知道三千大千世界中有釋迦牟尼佛。 

    他方世界無量無邊的佛,阿羅漢不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