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宗要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發菩提心不僅是淨土宗單獨注重的。
任何一個大乘法門,不管你是參禪,你是學教,尤其是密宗。
密宗之所以殊勝,所以成就快成就大,唯一的原因就是特別重視菩提心。
看經看教種種都不能離開菩提心。
菩提心是什麼心呢?
也就相當於剛才六信都深信,對於娑婆毫無留戀,一心只願同眾生都到極樂世界去精修。
所以小經的信願也就是菩提心。
菩提心是大智慧大慈悲大願力三個一體,這樣的心。
不是一般的智慧,是大智慧,是般若,大慈悲和大願,這樣的心才稱為菩提心。
這個在密宗稱為行願菩提心,勝義菩提心。
顯教也一樣稱為順事菩提心或者是順理的菩提心。
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勝義諦菩提心,總之可分為兩種。
兩種具足的那才是真正的發起了菩提心了。
唐朝有個新羅僧人元曉法師在《無量壽經宗要》中說:「無上菩提心一是順事發心,二是順理發心。」
隨事發心呢,就是咱們的四宏誓願:
「煩惱無邊誓願斷」,這就是斷德,能把無邊煩惱一齊斬斷是斷德。
「法門無量誓願學」,這是智德,你能修佛這麼多法,這麼多法是大智慧是智德。
斷煩惱就要有智慧呀。
「眾生無邊誓願度」,是恩德,對於眾生有恩,那麼這三個合起來就成佛了。
「佛道無上誓願證」。
所以真正發起四宏誓願,也就是發起了一部分菩提心,叫做隨事發心或者叫做世俗菩提心。
密宗叫做行願菩提心。
發起這個心功德不可思議。
進一步呢,順理發心了,順理發心就不好用言語來說了。
勉強來說,實際這個心,就是自己本有的真心,覺悟的心。
菩提就是覺悟。
覺悟什麼?
覺悟自己自心就是佛,自己本來是佛。
這個大覺就言語道斷。
言語這條道路斷了。
在無可說中勉強來說:一切法皆如幻夢。
這個不但是破人我這個執,法執也破了。
《金剛經》上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
許多人,經是天天念,但對這些內容如聾如盲。
很多人天天練功,把練功當作真實的事。
這和《金剛經》的差距就太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