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有為法,有為嘛,想幹個什麼,想得到什麼,鍛煉個什麼。
你把這個臭皮囊不要了,換成不壞之體,九轉丹成,羽化脫胎種種,還都是如夢如幻呀!
所以一切事(與理相對)法,不但上面說的法是幻夢,就是阿羅漢的出世法也一樣。
阿羅漢沒破法執,他還是有煩惱可斷,有阿羅漢可證,這成了法執了。
應知是非有非無,事理無礙。
「佛說諸法空,為除諸有故」。
佛告訴你諸法空是因為你著了有了。
破你這個有啊!
底下就要提防啊!
你倘若著在空上了,那更壞了。
「若復著於空,諸佛不能度」啊!
佛教的殊勝高妙也就在此。
順理菩提心,理是實際理體,簡稱本體,它是非有非空,空有不二,從容中道。
你著有著空都是背離了本體,都落在二上。
空是對有說的,就二了。
二就不是「不二法門」了。
《維摩詰經》就是講的不二法門。
很多修行人,就在這二上打轉,這離成就很遠啦。
先應離言絕慮,離開言說,所以言說無非是指月的標,指路的路牌。
例如到頤和園,路上有塊指路牌上寫頤和園,你按牌子所指方向,自然會找到園子,但許多人以為牌子所在之處就是頤和園,那就大錯特錯了。
又例如室內有燈我指一指,並說這就是燈,我這麼一指,一伸手,你認為這個手是燈。
現在人們錯就錯在這兒,尤其是學者。
這是燈,我的話沒錯啊!
這個是燈,他不知道順著我手所指去看燈,他認為我這個手是燈。
離言,言也不是不要,經也不是不要,但你要是執著,你就是抓住了手指或這個指路牌了。
所以言語道斷心行處滅。
心的行處沒有路了。
所以禪宗之開悟,密宗的大圓滿大手印,都是到這個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火滅灰寒之後,冷灰中突然爆出一顆熱豆。
從這樣的悟解發起廣大心。
從這個地方出發,這樣來發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