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至滅度願文:
《大經》言:設我得佛,國中人天,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
不取正覺。(已上)
次、正引中,先出彼此兩經五文,初正願文:
問:當願大意云何?
答:因位所見諸土之中,或有雖致佛道修行,退入邪聚,
或有不退速得菩提,法藏憐愍彼退墮類,為令彼類住正定聚,
終證涅槃之妙理故, 發此願也。
問:定聚、滅度是二益歟?又一益歟?
答:是二益也。言定聚者,是當不退;言滅度者,是指涅槃。
問:定聚、滅度何為願體?
答:諸師之意多以不退為其願體,所謂寂云:令住定聚,法位師云:
願住定聚,玄一師云:住定聚願,靜照、真源共名:住必定聚之願。
但彼御廟、智光二德並云:住正定聚必至菩提之願,是舉兩益。
如此名者難定以何為所願之體,若約初益,可為不退;若約究竟,
可為滅度。今此集意,就其終益被立名歟。
問:言滅度者,大小二乘所證之理,共得此名,今指何耶?
答:大乘滅度文、理共明。言其文者,次下所引《如來會》文其說分明;
又《大阿彌陀經》說云:令得佛道,云:大涅槃,云:取菩提,
云:得佛道。言其理者,彌陀教文大乘真實終窮極說了義教也,
極樂畢竟成佛道路即是大乘善根界也,豈得小乘灰斷滅度,
當知其證偏在大乘。
問:如所立者,往生之後所得之益淨土德也,然者所言現生即時不退之義,
相違如何?
答:豈不前言,於不退益有其隱顯傍正之意,處處料簡,其意皆同。
又滅度益可為生後究竟之益,不可混亂。
問:約生後益論不退者,其位如何?
答:常途所談非三不退,是處不退,故《要集》判云處不退,
又《群疑論》云:初往生時即名不退者,此約處不退。(已上)
但如下引本論意者,可云初益是行不退,後益念不退,
所言未證淨心菩薩初地已上、上地菩薩是指八地已上故也。
集主之意,立真實證,其位深高, 叶此義歟。
問:不住等者,不之言者是指定聚,其義難云被滅度耶?
答:不言流至必至滅度,初住定聚終成佛故。
《無量壽如來會》言:若我成佛,國中有情,若不决定,
成等正覺,證大涅槃者,不取菩提。(已上)
次、《如來會》文。 言决定者,正定聚也。
成等覺者,是顯必至滅度之意,大乘滅度此文灼然。
〈正信偈〉中云成等覺證大涅槃,此文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