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字般若」是什麼呢?

 

「如理詮寂,寂詮即照,是名文字般若。」

 

就是「如這個實際的理體」來表明什麼叫做「寂」。

 

無有音聲,無有所住心,應生清淨心。

 

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但是修一切善法,無住而生心,用這些來表達這個「寂」。

 

那麼在「寂」不離開「寂」而能夠做一些表示說明,這就叫「文字般若」。

 

這個「文字般若」,用我自己語言粗淺的說,也就是說是從「實相般若」中所流出來的,「實相」就是咱們「觀照般若」的本體、「文字般若」的本體。

 

這三個是互相聯繫的。

 

那麼「觀照」是觀照什麼呢?

 

「觀照」也就是照實相、照文字。

 

那你觀照什麼?

 

也就是照「實相般若」、照「文字般若」去。

 

那「文字」是幹嘛的呢?

 

「文字」是表達「實相」的,表達如何「觀照」的。

 

說這三個般若,一也就是三,三也就是一。

 

因此我們讀經,我們思維,這裏能起很大的不可思議的功德。

 

為什麼說你早上拿多少生命布施,中午拿多少生命布施,晚上又拿多少生命布施,這麼布施多少千年萬年,還不如對《金剛經》的道理你能相信、你能不違反,而沒有信這《金剛經》的福氣大呢?

 

就是因為這個「文字般若」,它也即是表達了「觀照般若」、表達了「實相般若」。

 

你只要讀「這就是月亮」這句話,就認為「這就是月亮」這句話就是「實相」!

 

這麼你只要這樣去執著,那麼你所積的福就勝過拿多少生命去布施所得來的福。這個道理就在這!

 

關於般若的妙用,我們再舉一個例子,舉六祖慧能的一個事。

 

上次我們講過六祖的水平,他得了衣缽。

 

他只是聽人念過半部《金剛經》。

 

他給一個小飯店送水,有個客人念經,他旁邊聽了,就大悟,這就是他的全部理論基礎。

 

他的修行經過就是這樣。

 

到了黃梅去,他勞動,最後做了個偈子,五祖給他講《金剛經》又是講到「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一小段,他大徹大悟,於是得了衣缽。

 

這是六祖,因此禪宗才「一花五葉」。

 

現在外國人非常重視咱們中國的禪宗,他們把佛學歸為是印度的,這是應當的,確是印度的!

 

對於中國的學問,外國人最重視的、在世界上最推崇的就是禪宗和老子。

 

老子是中國的。

 

這禪宗在中國是大放光明,所以他們把禪宗歸為中國,其實也還是印度的,也還是達摩祖師傳來的。

 

他們之所以沒有把禪宗歸到印度,是因為印度沒有這麼發揚光大。

 

只是到中國才「一花五葉」,流出這麼多公案。

 

所以他們把這禪宗列為中國的。

 

六祖就是這麼一個水平,他得衣缽之後,有多少人在六祖這開悟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