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乏信心的人持有聖教,這就好比將劍交到小孩子的手上一樣。
劍是很好用的工具,但是如果交給小孩子,小孩子會傷到自己。
反之,交給善於持劍的人,劍就是利器。
信心是真宗行者得以成就即得往生,成為往生極樂世界的傳燈人所本應具備的。
一個信心缺乏者,他的後生一大事是茫然的,假如由他來指導大眾,那更是大危害。
開山聖人在世時,很多的信眾住在各地,對真宗教理難免會有些的不理解。
當時派出他的長子,到各地去解說,講解真宗的教義,本來這是一件負責任的好事。
善鸞急功好利,又沒有真正獲信,雖然跟著父親學法,這一行不但沒有功效,
反而散佈了一些不實的信心獲得方式,相信當時有很多的信眾誤解,禍害大眾的信心。
為了消彌信眾的誤解,已經九十歲高齡的開山聖人,公開宣布斷絕父子關係。
當然了,長期以來,有很多的信者,他們對信心的理解有偏差,又不肯回頭還帶頭偏。
《歎異鈔》就是唯圓坊在聽很多的同參,對真宗心心的誤解,特別把所聽聞寫出來。
要知道,對信心佛所賜理解有誤,會影響自己的往生事業,很當然的是往生無望。
縱使你運氣好,蒙到了臨命終時佛現前,到時候會是看你當時的願心如何來決定往生。
如果依十八願,是領納佛所賜的信心,當下即得成就往生,不是等到臨命終時才往生。
雖然未獲信,但是也發心修諸功德,所以依第十九願,在臨命終時,佛及聖眾現前。
依願力佛及聖眾信前,沒有講說依定要接引往生,佛是要隨順眾生的,眾生不願奈何!
很清楚的,這種的條件下,往生是不確定的,如果不成就,就是浪費了一生一世。
人要成就為人,這是非常難的,要成為人更能聞法,那又是更難,得遇真宗難上加難。
如過進了佛門,有能得聞真宗妙法,應當善加珍惜,錯過了這次,要有下一次,很難。
入了真宗大門,就如同入了寶山,要懂得利用,不要成為一個盲人,而處處受阻礙。
本來是寶山,因為看不見,寶物對你是險物,所謂的「大富盲子,終日座寶山為寶所傷。」
本來在阿彌陀佛的願力下,是如意自在,就等今生報盡,回歸極樂,見佛聞法返向娑婆。
信心未成就,又不肯需心問教,一味的自認為自己已獲信心成就,很是危險。
如果自己又有跟隨者,那更是危險,所謂的「一盲引眾盲,相將入火坑。」
自己一知半解的,還堅持的要領眾,當然了,跟隨者也有問題,認不清看不明。
要有顆柔軟的心,要能夠虛心求教,多聽多讀,多讀聖典,不懂的可以請教善知識。
真宗聖教有如寶劍,懂得使劍的劍客,擁有一把利劍,可以防身,可以殺敵,是工具。
但是小孩子,劍也拿不好,很是危險,不只是會誤傷他人,也會危害自己。
要認清自己,知道自己的能力,針對自己的缺點,請益於善知識,這才不辜負這一生。
信もなくて大事の聖教を所持の人は、をさなきものに剣を持たせ候ふやうに思し召
し候ふ。そのゆゑは、剣は重宝なれども、をさなきもの持ち候へば、
手を切り怪我をするなり。持ちてよく候ふ人は重宝になるなりと[云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