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動輒在同朋的面前展現法喜,這是想得到好名聲。

內有信心,自然獨住法喜中

釋尊在《梵網經》講,釋尊八千次往返於此娑婆世界,為救度眾生,出離於生死苦海。

這段話是講,釋迦摩尼佛、釋尊,為了救度我們,由佛自己的佛國淨土,來我們娑婆,

這一來一回,從釋尊成佛自今,最後一次在中土印度成佛度生,有八千次的往返。

這八千次的往返度生,要告訴、教導眾生的是甚麼,這個問題,親鸞聖人的解答是:

〈正信念佛偈〉所說:如來所以興出世,唯說彌陀本願海。

很明確的闡明,釋尊來了那麼多次,一次再一次的來,就是苦口婆心地要您離苦得樂。

而這離苦得樂的唯一方法,唯一法門,不是諸佛各自的願力,唯一的是阿彌陀佛的願力。

在《佛說阿彌陀經》釋尊臨入滅度之前所講的經,對這智慧第一的舍利弗所講的。

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在經中只是聽,無法發任何一言,因為佛所說是不可思議功德。

甚麼是佛所說的此不可思議功德利益,就是阿彌陀佛的大願力,救度眾生出離三界。

為了說此利益,讓所有眾生都能夠信入,釋尊要示現廣長舌相,舌相徧復三千大千世界。

不只釋尊如是示現,羅師所譯說六方佛世界,玄奘譯師更說是十方世界諸佛共同示現。

十方諸佛同讚,讚歎阿彌陀佛的功德利益,甚麼功德利益,度眾生往生極樂成佛。

任何一眾生都包括在內,如成就文所說:諸有眾生,聞其名號,信心歡喜,乃至一念。

所有的有情眾生都包括,只要聞知阿彌陀佛的救度,心生歡喜,而樂意往生乃至一念,

佛要救度眾生,而且眾生必定得度,這是阿彌陀佛的本願,有多久,成佛已來於今十劫。

這是《無量壽經》的解釋,但是事實上更久,《法華經》〈化城喻品〉說三千塵點劫。

那是說,當時的佛號大通智勝佛,阿彌陀佛在其座下發菩提心,十六王子共同發願。

就因為如此,釋尊要八千此往返,說阿彌陀佛的願力,因為佛願力早已成就,佛來宣說。

佛的願力已成就,就是說,眾生往生已成就,很悲哀的是,佛祈請眾生能接受佛的救度。

這一句話好像說反了,沒錯就是如此,不是您求著佛的救度,是佛求著您們接受救度。

因為就是這樣的無知,所以善導和尚才會說,須大慚愧,在《般舟三昧讚》上如此說:

敬白。一切往生知識等大須慚愧,釋迦如來實是慈悲父母,種種方便發起我等無上信心。

無上信心,無上是沒有比這種信心更高的,無上沒有在高的,這是說至高無上的信心。

成佛說無上正等正覺,要成佛需要修行求覺,而且是要正覺,只有正覺才可以出三界。

這出三界的正覺,阿羅漢辟支佛也是正覺,但是還有上,不是無上,要達到無上。

就如同禪宗,開悟也有很多的等級,普通的破迷團就不說,最重要的大悟,就有級別。

最初的開悟說是見法身,法身世無相無所不相,所以是見而無見,初級開悟能見法身。

說見法身不是眼見,是知見,再上破重關安住法身上,就是說與法身見齊,但要向上。

所以南陽慧忠國師告訴唐朝的皇帝:陛下應當在法身上行,就是要超出法身的束縛,

也就是最後一關,法身向上,這是禪宗的大徹大悟,對禪宗來講是無上,但是成佛否?

在淨土法門,不應當如此辛苦,佛已經完成了,《般舟三昧讚》善導和尚繼續說:

但為我等倒見凡夫,若能依教修行者,則門門見佛得生淨土。

我們都是顛倒見,佛長久以來,伸出手要救度我們,我們一直已來,都是拒絕的。

但是卻又跪在佛像前,虔誠祈禱,祈求佛的救度,讓我在臨命終時,蒙佛的救度。

所以我說顛倒見,善導和尚也是如此說,何其可悲,何其可憐,要如何是好?

有沒有法喜,對我們不應當那麼重要,信心成就,就是往生成就,這才重要也即是法喜。

本是往生出三界,有了本不用太在乎那些枝末,法喜,煩惱太多,根本沒有感覺。

但是既得往生,知道自己已經往生,而且深信之,這樣就可以了,名聲、法喜是枝末。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念佛成佛是真宗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