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接下來,親鸞聖人安慰唯圓,煩惱之故,使有躍天之喜而無喜悅之心。

但是應知,這愈見往生必定,因為佛願故,佛不會因為我煩惱俱足不要我。

佛知道我是煩惱具足的凡夫,根本就在一切貪瞋癡的煩惱所困,無力出離。

所以佛願要救度我,誓願要就度我,若不成就不成佛的法藏比丘以成佛就是證。

佛說這世界是五濁惡世,五濁者,眾生濁、見濁、煩惱濁、命濁、劫濁。

所說眾生濁者,謂眾生多諸弊惡,不孝敬父母尊長,不畏因果惡業果報,

不作功德,不修齋法,是名眾生濁。

見濁者,謂正法已滅,像法漸起,邪法轉生,邪見增盛,不修善道,是名見濁。

煩惱濁者,謂眾生多諸愛欲,慳貪圖諍,諂曲虛誑,攝受邪法,惱亂心神,是名煩惱濁。

命濁者,謂往古世時,人壽八萬四千歲,而今時人壽轉減,百歲者已希,以惡業增故,

壽數短促,是名命濁。

劫濁者,劫梵語具云劫波,漢語言分別時節。謂減劫中,人壽減至三十歲時,

饑饉災起,減至二十歲時,疾疫災起,減至一十歲時,刀兵災起,世界眾生,

無不被害,是名劫濁。

所以被煩惱所覆是正常,假如現在有人說他很清靜,完全沒有煩惱,不為煩惱所困。

我們一聽,就知道不是真正的,可能講的時候沒有,過一段時見就有,或是還沒到。

如果真正有,我們還會產生懷疑,佛說煩惱濁,為煩惱所困的眾生,有誤,會產生疑。

佛所說的話絕對無誤,都是煩惱具足的凡夫,該喜的時候,往生已成,這是大喜,

但是就是煩惱所覆蓋著,這喜悅的心為煩惱所壓抑者,所以產生不出喜悅。

就說我們,假如沒有蒙佛的救度,我們都是地獄必定,應該是非常驚恐的。

但是看看自己,不是現在,現在已蒙佛的救度,還沒有為佛所救度前,也不知道驚恐。

都是煩惱在作祟,佛早就知道,為我們修行,成就我們往生,回施給我們。

沒有汲汲想往生之心,有一些微的病痛,就感到很辛苦,急急地想醫治。

這些都是因為煩惱困擾著我們,使我們沒感覺,都是因為流轉於五道太長久了。

對這種苦眾惱所集的故里難與捨棄,又未曾見極樂世界之淨利,無法起思念心。

這都是煩惱熾盛所影響,使我們樂也興不起,該真的驚恐也麻木不知。

然而,我們在娑婆的緣,今生當盡,不管是正念清清楚楚的往生也好,

或是病苦所迫,無力起任何往生之想也好,佛願已成,往生已定,亦得往生彼土。

一生或是病苦所纏,或是為生活而奔勞,或是為一切世事所苦惱,常常乎苦。

又已知本願知功德利益,有已發往生心,故知往生必定,因佛願成就故。

但是就是沒有急於要往生之心,雖為眾苦所纏,此乃是煩惱所困之故。

佛知我為煩惱具足之凡夫,不思急往生,但佛願不虛,佛憐憫我故,常護念我。

應知,我往生已決定,誓願救度我之法藏菩薩願已成,故知,大悲大願可賴。

若夫,有因往生已成,故踴躍欣喜,又有急欲往生之心的行者,其無煩惱夫。

沒煩惱,那會不會因此疑佛之本願,都是煩惱具足,因何我無?

這是第九段:

唯圓問師:雖然念佛,苦無踴躍歡喜之心,又無急欲往生淨土之心,應如之何?

師曰:親鸞亦曾有此疑問,唯圓果同心耶!細思之,有躍天之喜不喜,愈見往生一定。

抑壓該喜之心,使之不喜,煩惱所為也。

然,佛素知之,故曰煩惱具足凡夫;可見他力悲願正為我等,應愈更覺可信。

無集急欲往生淨土之心,些微病勞,懼死而憂,亦係煩惱所為。

久遠劫起流轉至今,苦惱之舊里難捨,未曾見之安養淨利,不興思念,誠煩惱熾盛所致。

然,娑婆之緣既盡,無力而終時,亦得往生彼土。

又無急往生之心,佛所殊憐者也。

是以應知往生已經決定,大悲大願愈可賴矣。

有踴躍之喜,又欲急往生淨土者,得無煩惱,却有不預本願之疑乎。云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inpan 的頭像
    jaminpan

    佛學漫談

    jaminpa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